近日,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首批蚕茧陆续上市,收购价均为46元/公斤,与去年同期价格基本持平。
5月6日,在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一家蚕茧收购站,工作人员在查看蚕茧。
广西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紧紧抓住东桑西移产业发展机遇,把种桑养蚕列入“农民收入倍增计划”范围和优势特扶贫主导产业来抓,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合社+能人大户+农户”的模式,大力实施惠民政策,通过免费向群众发放桑苗、开展种桑养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全县广大群众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同时,大力推广蚕桑新品种、无公害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及小蚕共育、省力化养殖、人蚕分离饲养、蚕沙无害化处理和优质高效蚕业关键集成技术,提高群众种养技术水平,实施自治区级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推进高产桑园建设,提升桑叶产量质量,稳步推进全县蚕桑拿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助力乡村振兴。
5月6日,在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一家蚕茧收购站,工作人员在筛选蚕茧。
2黔江石家镇:确保春蚕丰收近日,为确保春蚕高产,提高蚕茧质量,助农增产增收,黔江区石家镇组织辖区15名共育员召开春季小蚕共育培训会。
会上,技术员就春季小蚕共育、饲养等方面作了详细讲解。要求全面做好消毒防病工作,严格小蚕共育操作规程。消毒防病是整个小蚕饲养的关键,做好蚕房、蚕具、桑叶及饲养期蚕座的消毒,减少发病率。切实加强通风换气工作,做好通风换气是保证蚕儿健康的关键。注重升温,控制温湿度,增强小蚕抵抗能力。注重桑叶质量,做好桑叶保鲜消毒及蚕儿扩座眠期处理工作。
通过此次培训,全镇共育员进一步掌握了小蚕共育的技术标准,认识了小蚕共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在蚕农养蚕中所起的作用,增强了小蚕共育的信心,对促进全镇蚕农高产、高效,以及蚕桑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广西蒙山: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茧丝绸织造新城近年来,广西蒙山县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发展战略,立足于浓厚的种桑养蚕历史传统,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紧抓“东桑西移、东绸西移”发展机遇,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把茧丝绸产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优势特色产业,努力把蒙山县打造成为“中国西部茧丝绸织造新城”。
目前,丝绸产业园区入驻茧丝绸企业13家,现有高速剑杆织机台,约占全区39.68%;年产真丝绸多万米,约占全区43%。
以茧丝绸产业为支撑,总投资33亿元的丝艺小镇列入自治区第一批广西特色小镇培育名单,目前已进入建设期。
引进的中丝成项目,使蒙山成为广西唯一从种植到绢纺、织绸、练白、香云纱、印染和提花等各个环节的全产业链覆盖的县(区)。
蒙山县还将重点引进丝绸织造、服装加工等中下游产业,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内,全县高速剑杆织机达到台以上,丝绸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形成全区乃至全国丝绸产业集群,打造广西茧丝绸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建成中国西部茧丝绸织造新城。
养蚕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加之近年来不良环境、恶劣气候对桑蚕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寻找安全、省力、高效的养蚕新模式,成为稳定农村桑蚕生产的重要课题。年以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来宾综合试验站,在兴宾区七洞乡鑫丝源桑蚕基地,开展了多批次家蚕人工饲料育试验示范,取得了初步成果。统计至年底,两年中,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来宾综合试验站,在兴宾区七洞乡鑫丝源桑蚕基地,共试验示范家蚕人工饲料育张以上,饲料育比桑叶育平均每张省时0.24小时;饲料育病死蚕及死蛹率为4.9%和8%,比桑叶育(9.6%和18%)降低4.7%和10%;饲料育产茧量76.91斤/张,比桑叶育(71.50斤/张)增产5.41斤/张;饲料育减少了自然灾害和农药中毒等因素影响,养蚕成功率提高5%以上。同时,通过试验示范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饲养模式。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来宾综合试验站,在来宾市忻城、象州、兴宾已建立家蚕人工饲料育示范点6个。近年来,家蚕人工饲料育在各环节都取得突破,四川蚕业研究所研究推广的饲料育智能控系统;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推广的适应饲料喂养家蚕品种“桂蚕5号”及配制相应的小蚕人工饲料;忻城高盛养蚕设备有限公司研究推广的“家蚕湿体饲料切片投料机”等等,在生产试验示范中都表现良好。家蚕人工饲料育在桑蚕规模化生产中应用,指日可待。
5四川广安:做强“桑”产业走上新“丝”路蚕桑产业作为传统农业产业,也是绿色生态产业,更是高效富民产业。年,前锋区广兴镇中村村采取“村集体经济+种植企业+收购厂商”的模式,筹建蚕桑种养基地。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建设和筹划,基地将于近期正式投入使用。修长的枝干、绿油油的叶片,微风轻拂,绿色的海洋中泛起阵阵波浪,望着长势喜人的桑叶,前锋区广兴镇中村村*总支副书记王怀忠欣喜万分。前锋区广兴镇中村村*总支副书记王怀忠介绍道:“桑树园栽起已经接近两年了,今年会正式投产,计划的这一季是培育60几张蚕,喂蚕子的技术人员也已计划到位。”按照规划,整个蚕桑基地总投资约万元,修建蚕房0平方米,种植蚕桑亩。截至目前,该项目实际种植蚕桑亩,建成蚕房平方米。为进一步做强“桑”产业,基地引进了经营业主,村集体还筹集了25万元入股,保证所有村民都能享受到分红收益。预计今年试投产后,该基地可产出蚕茧1.9万公斤,产值达85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部分村民已经提前享受到蚕桑产业带来的好处。“我们原来的土地按照田元一亩,土元一亩大部分都包给业主了,我现在的土地流转收入有多元,现在在业主这里来打工,长期工作的一个月有多元钱,一年有0多元钱。”前锋区广兴镇中村村村民胡可贤说道。除了种桑养蚕,村里还计划发展乡村旅游。未来,游客可以到这里观赏、采摘和品尝桑葚。同时,村里还利用桑树间的空地套种其他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增加群众的收入。王怀忠介绍说,他们在这里载了一批专门摘桑葚的树,其他游客可以来观赏和品尝桑葚,夏天就种大头菜,计划的以后还要套种一部分大豆,以此增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