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海九江桑基鱼塘
脑海里是不是浮现以下的美景?
桑基鱼塘是一个怎样的
高效良性循环的耕作模式?
九江桑基鱼塘与九江龙舟
有着什么密切的关系?
4月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纪录片《穿越·北回归线》摄制组来到九江进行为期两天的取景拍摄。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纪录片《穿越?北回归线》分集导演伊卫军介绍,本次《穿越?北回归线》纪录片策划将近一年,以专家考察的方式,对拍摄画面当中有一些知识点,如气候、植物学、自然现象、自然景观的形成等知识点进行解读。其中,《穿越?北回归线》纪录片里面有讲述桑基鱼塘发展与民俗活动的内容。
桑基鱼塘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据了解,桑基鱼塘良性环保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九江先民把低洼的土地深挖为塘养鱼,堆土筑基,填高地势,相对降低地下水位来种植桑树,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低洼地积水内涝的问题。
人们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充分地利用土地的空间与轮作的时间,“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是:桑叶养蚕,蚕沙(蚕屎)喂鱼,塘泥肥桑,裁桑、养蚕、养鱼三者有机会结合,形成桑、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洼地水涝之弊,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很快传遍珠三角各地。
“这次过来九江拍摄桑基鱼塘的原因是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和农耕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伊卫军说,桑基鱼塘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体现了特殊自然环境的良好适应与协调。而选取九江龙舟为元素加入到桑基鱼塘内容中,正是桑基鱼塘文化多样性的一个很好的体现。
纪录片将多方面展示九江桑基鱼塘摄制组工作人员分享到,“顺德祠堂、南海庙”,为祭祀祖宗、处理家族事务而修建的大量宗祠,为供奉蚕神、土地神、灶神等各路神灵而建造的庙宇,为祝贺或期盼丰收而举行的龙舟竞渡、秋色、水色等各种民间文艺和宗教信仰活动,以及小桥流水式的村落布局等建筑文化无不体现了桑基鱼塘区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据悉,九江龙舟起源是镇压水患,通过扒龙舟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九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优良的桑基鱼塘农耕文化与特色传统龙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摄制组寻找到本土九江璜矶人张家培,张家培是现今九江男子龙舟队运动员,他家祖、父辈是靠桑基鱼塘养殖为生。摄制组通过拍摄阿培一天的生活来阐述一部分九江桑基鱼塘与九江龙舟之间的密切关系。此外,摄制组更是深入九江下东、烟桥等地,寻找桑基鱼塘相关场景、人物,多方面展示九江桑基鱼塘。
伊卫军表示,希望通过《穿越?北回归线》纪录片可以让观众感受对北回归线穿越中国境内的地区具有如此之多的文化、生物、植物、地形面貌等丰富多样性。与此同时,对片内讲述的所在地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拓展。
《穿越?北回归线》纪录片
将在6月下旬在中央10台播出
各位街坊记得Mark好啦!
好推荐
今日精选,点击标题
1、快来为他们打Call加油!南海30名“十佳美德少年”候选人出炉
2、学生哥注意!升学不仅看成绩,做义工也很重要
3、点赞!南海黄婉霞家庭获首届广东省文明家庭荣誉
4、15小时筹款30万!佛山老师罹患重症,市民爱心接力
5、万元奖金等你拿!征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品
来源:九江公信
图片:梁平、曾昭弘,部分来源广佛都市网
整理:文明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