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陪蚕宝宝长大的春夏记大一班项目课程
TUhjnbcbe - 2021/8/17 19:37:00

蚕宝宝养育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让幼儿“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教师应“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看看大一班

在这个陪蚕宝宝长大的春夏里

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01

春日养蚕的开启

3月12日,园长妈妈陈老师带来了一些黑乎乎的蚕卵,孩子们十分好奇,团团围住了正在挑蚕的老师们。

Q

这是什么呀?黑乎乎的。

吴孜洋:那是蚕宝宝啦!

蚕宝宝才吃桑叶的。:周梦玲

Q

可是蚕宝宝应该是白色的呀,这个怎么是黑色的呢?

裘天宇:它长大了会变吗?

我好想看着它们是怎么长大的……:周梦玲

讶异于生命的多样,好奇于渺小如它的生命何以成长,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养蚕宝宝!

02

陪蚕宝宝长大的春夏

Q

想要养好蚕宝宝那就必须先了解他们噢!你们对于蚕宝宝都有哪些问题呢?

“蚕宝宝喜欢吃什么?”

“蚕宝宝只吃桑叶吗?他会吃沙子吗?

“蚕宝宝可以变成蝴蝶吗?”

“蚕宝宝长大得多久?”

“蚕宝宝长得快还是我长得快?”

“它小时候这么黑?长大是怎么变成白色的?”

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孩子们的疑问大多围绕着蚕宝宝的“食物”与“生长”。

经调查孩子们有了以下发现

庄茹钰:“蚕宝宝喜欢吃桑叶,如果没有桑叶,也能用莴苣叶、生菜叶代替。”

陈安祈:“蚕宝宝不喜欢吃有水的桑叶,吃的会拉肚子死掉的!”

裘家怡:“蚕宝宝长大是需要蜕皮的,需要蜕四次皮才可以吐丝!”

发现兴趣制定计划

通过大调查,孩子们学会了一些养蚕小本领,对养蚕有了更大的信心。第二天,蚕宝宝终于正式入住了~

为保护好新朋友,孩子们达成共识,制订了“养蚕公约”。

为了让蚕宝宝在放学后也能得到照顾,我们共同绘制了一份“蚕宝宝照顾计划表”。

只有自愿带蚕并且严格遵守“养蚕公约”的人才能带蚕回家~

轮值照顾收获经验

为了能实时追踪蚕宝宝的生长变化,白天,孩子们利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发现;晚上,轮值值日生完成一份照顾日记,第二天在集体中进行分享。

左右滑动查看

我们的发现

除此之外,从孩子们的每日记录和照顾日记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

发现1:蚕宝宝把桑叶的洞吃得越来越大了!被蚕宝宝吃过的桑叶好有趣哦!

发现2:蚕宝宝吃桑叶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发现3:它的身上长出了很多花纹,小脚也变大了。

发现4:蚕宝宝好像从来不会拉尿耶,可能是因为它不喜欢喝水的原因吧!

……

蚕宝宝快讯

一天,提马、骏骏、睿睿围着蚕宝宝讨论不休。

“蚕宝宝的臭臭怎么那么大啦,比蚕卵还大!”

“好臭好臭!”

“明明没有味道呀?!这真的是它的臭臭吗?”

讨论无果,提马提出,让全班小朋友一起看一看、闻一闻,这到底是不是蚕宝宝的臭臭。

“我看到过,这就是蚕宝宝的臭臭。”

“没有味道,不是臭臭!”

“我问过妈妈,蚕宝宝的臭臭就是没有味道的。”

“没有味道的臭臭?!”

“我们去问问爸爸妈妈、查查资料吧~”

经过了解,原来蚕宝宝的臭臭就是没有味道的,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蚕沙”,是一种中药。

睿睿把这一发现记录了下来:

蚕宝宝拉的臭臭越来越大了,但是一点也不臭。老师告诉我蚕宝宝拉的臭臭叫“蚕沙”,它可以做枕头睡,也可以当作中药治疗很多病呢!——睿睿

蚕宝小疑惑

朝夕相处的过程让孩子们对这位新朋友更加熟悉了,在日复一日的观察中,孩子们还产生了很多的小疑问。

问题集锦:

1.蚕宝宝它有多少只脚呀!放大镜都数不清;

2.它的眼睛在哪里呢?

3.蚕宝宝睡觉吗?

4.蚕宝宝什么时候就会开始吐丝?

……

为了激励孩子们主动探索学习,我们在图书区投放了关于蚕宝宝的书籍。

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了解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

经验集锦:

1.蚕宝宝有8对脚。其中有3对胸足、4对腹足和1对尾足。

2.蚕宝宝是单眼。看不见东西,只能感觉光线,这种眼睛叫作单眼。

3.蚕宝宝身上有9对小黑点,叫做气门,是蚕的呼吸器官。如果吧蚕的脑袋放在水里,蚕是不会死的,但是如果把蚕的身体气门放在水里,蚕就会死去。

通过一次次的发现、疑问、解答、梳理,孩子们对蚕宝宝的生长习性、外形特征、生活习惯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03

蚕宝宝生长之思

从孩子们的记录中,我们还能相对清晰地看到蚕宝宝的生长轨迹。

蚕卵-幼虫

幼虫-蚕茧

蚕茧-蚕蛾

经过资料查找,如孩子们所记录的那样,蚕宝宝的一生走过了蚕卵—幼虫—蚕蛹-蚕蛾约50~60天的过程。

教师分析:将幼儿发现进行梳理、验证,蚕宝宝的一生就这样清晰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用科学验证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科学的实践者。

蚕茧蜕变之思

看着不少蚕蛾已经破茧,剩下的却久久不见动静,孩子们心生疑惑。

“蚕宝宝是不是已经飞出去了?”

“没有口子,蚕宝宝一定还在里面。”

“为什么还不变成蛾呀,它已经死了吗?”

“剪开来看看!”

一经剪开,孩子们发现里面只剩下发黄发黑的蚕蛹,丝毫没有蚕宝宝的生存迹象,

我们得出结论:蚕宝宝破茧失败,已经死了。

这一发现让孩子们深受触动,班里随即展开了激烈讨论。

关于死亡原因

左右滑动

1
查看完整版本: 陪蚕宝宝长大的春夏记大一班项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