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纪中惠养蚕记散文
TUhjnbcbe - 2021/7/28 22:44:00
养蚕记[安徽]纪中惠今春,学校老师给孙子布置了个作业一一养蚕。于是,儿子即在小区边上的文具店买来了蚕卵。由于春暖,不几日,蚕的幼虫即由孙子孵化出来了。幼蚕出世了,俗话说:"长嘴的要吃,生根的要肥。"蚕只吃桑叶或柞叶,其它任何美味佳肴都不屑一顾。儿子儿媳要上班,孙子要上学(更何况,他生长在城市,尚幼小,根本就不知道桑树及桑叶长什么样子),奶奶带二宝,采桑叶的事自然交给了我这位退而休,休而闲的小老儿了!桑树在农村,在我故乡山野地头到处都有,可在省城就难得一见了。如今,城市绿化种树不少,品种也多,但就是不种桑树。为了孙子养蚕,我试着在公园、小区周边公路两旁寻找桑树。兜了几圈,最后终于在小区边上的绿化林中,借着一缕阳光,找到了一棵小小的桑树。看得出,这棵小桑树并非城市绿化所栽,而是城建过程中幸存的野桑树。只见它夹在大树丛中,纤细瘦弱的枝头上点缀着几片嫩嫩的新叶,在春风里摇曳着。似乎向我这位少有的亲睐者诉说着什么,显得那么的孤独与无奈!终于找到一棵桑树了,幼蚕之食有着落了,向小孙子有个交待了,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下了。说到养蚕,我那远去的曾经的岁月、母亲、童年……等等,就像影幕一样,一幕一幕地浮现于眼前。清楚的记得,当年,我也是与孙子一般大,也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一养蚕。记得当时,父亲从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站给我买回一张蚕卵(十六开纸大),开始养蚕。一开始,将孵化出的幼蚕用个纸盒子装着。随着幼蚕渐渐长大,继而用筛子装,继而用簸箕装,继而用团箕装。等长到"四眠"(蚕在成长的过程中,吃几天叶,又睡眠几天不吃叶。这样,经过四次脱皮褪变,土语称为"四眠")开口吃叶时竟发展成四、五团箕(由竹篾编织而成,直径约与成人身高,圆形,用于晾晒谷物等的农具)。此时,吃叶最汹。你若站在蚕边,听那蚕的吃叶声,就像春雨沙沙作响。一天不停的吃,耗叶量可想而知。这时,叶是不能断的。若断了叶,蚕的丝头就断了,即有"饿断丝头"之说。我与长我四岁的小哥每天利用上下学的早晚时间采回的桑叶根本供不应求。那时,我家住沿江江南千年古镇殷家汇。这古镇坐落于"千古诗河"秋浦河下游的西岸,有一里多长的徽派建筑瓦房组成的长街,是安庆、池州、徽州"三府要冲",江南重镇。这里商贾云集,交通发达,素有"小上海"之称。这里,每逢养蚕季节晴少雨多。由于我养蚕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属于玩的性质,家中也没有种植桑树林,全靠采野桑来供养。这样,问题来了,连日阴雨,"四眠"开口的蚕面临断叶,我与小哥急得不得了!母亲见状,只好向街道请假(母亲任街道妇女主任)回家,帮我俩冒雨去离家四、五里远的山上采摘榨树叶(一种长着刺的树,叶可替代桑叶)。采回的榨叶含着雨水,又帮着我们一片一片地将水擦干(因蚕吃水叶就会生病而死去)。由于风雨相侵,加之连日劳累,母亲病倒了。并且,病得不轻。这让我幼小的心灵倍受煎熬,过意不去,自责不已,至今不忘。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蚕终于在事先准备好的"蚕山"(菜籽秸)上结茧了。待所有蚕都结好茧后,我们将白花花的蚕茧摘下卖到供销社收购站,将钱全部交给了母亲。养蚕季过后不久就过端午节,母亲就用我们养蚕所得的钱为我俩一人买了一双塑料凉鞋和一套新衣。穿着新鞋新衣,走在大街上,别说有多精神抖擞,心里充满着劳动的喜悦!蚕的粪便有个雅称叫"蚕沙",不仅丝毫不臭,反而散发着一股清香。因为无任何杂物,全是馨郁、一尘不染的桑叶的碴组成。晒干后,可以用来装枕头。据说,蚕沙枕头对人非常有益,可以明目,清火等(如今,超市里都有的卖)。因此,母亲还将蚕沙集攒起来为我装了一个小枕头。记得,那个枕头伴我做了不少年的好梦呢!我生来就非常惧怕肉虫,那个年代农业生产洒农药很少。因此,田间地头肉虫非常多。有的不仅大,还满身花纹,头上还长着长角,我一见就毛骨悚然,退避三舍,连看一眼都不敢。蚕,也是肉虫。不知怎的,我不仅不怕,反而非常喜欢。因为她最爱干净,白白净净,胖胖乎乎的,就像美丽动人的小姑娘。难怪人们称蚕叫"蚕姑娘"呢!通过那次养蚕,我从书店买回了一本书,叫《怎样养蚕》。我以书中,加之亲身实践,学到了养蚕方面的不少知识,更知道了养蚕人的不易。说到那次养蚕,还有一事,我清楚地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随父母"下放"到农村。当地一个养蚕农户所养的蚕得了病,全部"僵化"了。即成了白石灰状的"僵蚕"。该养蚕人不懂这“僵蚕"是中药材,可以拿到中药材收购站去卖钱。而是将"僵蚕"作为肥料,用于种菜。我因在养蚕书中知道"僵蚕"的药用价值,于是,建议他将"僵蚕"拾起晒干卖到了药材收购站。结果,使该养蚕户挽回了不少损失。通过此事,该养蚕户不仅对我千恩万谢,还甘拜我这个小小少年为师呢!这次孙子养蚕,其实,又是我养蚕。一个多月来,我精心为之。蚕虽不多,养得却非常成功,条条顺利结茧。孙子非常高兴,在养蚕的过程中,时不时地将蚕拿到学校去显摆,给老师们赏,让同学们看。并通过我之言传,也学到了不少的养蚕知识。不仅认得了桑树和桑叶,了解了蚕的生长过程,更了解了养蚕人的艰辛,懂得了蚕丝被,蚕丝衣是怎么来的,懂得了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热爱劳动的种子。我想,这也许就是这次老师布置孙子养蚕作业的良苦用心吧!看着洁白无瑕的蚕茧,劳动后的收成让人欣慰。欣慰之余,让我想起了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之一的《春蚕》,想起了蚕农老通宝等那个时代深受剥削、压迫,可怜的劳动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是李商隐著名的爱情诗句,是描写男女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的。不知何时何人用来赞美劳动和劳动人民。春蚕,生命短暂。作茧自缚是她的勤劳,为人作嫁,无私奉献。破茧而出是她的勇敢,蹭脱枷锁,追求新生。蜡烛,照亮别人,毁了自己,犹如教书育人的辛勤园丁,更具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这回再次养蚕,似乎将自己的童年时光拽回来了,感觉年轻了不少呢!而且,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养蚕,亲蚕,思蚕,敬蚕。你别说,李商隐这两句著名的诗句若是脱离原诗,独立用于赞美劳动和劳动人民。余以为,还真有那么些生动而贴切呢!年初夏于合肥退而不休斋

 作者简介

纪中惠,安徽贵池人,退休公务员,现定居合肥。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书画研究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安徽炳烛诗书画联谊会会员等。《皖人春秋》投稿须知一个寂静、纯粹的文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中惠养蚕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