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月球
一直是中国的航天梦想之一
在航天人的不断努力下
飞行了天的天宫一号已经回家
但我们的飞天梦想却不会就此停止——
据人民网报道,由重庆大学牵头设计的“月面微型生态圈”科普载荷,将在今年随嫦娥四号登月,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其搭载的两种植物种子将生根发芽,开出月球表面第一朵花。“月面微型生态圈”科普载荷总指挥、重庆大学副校长刘汉龙介绍,此科普载荷包含了机械、控制、环境、生物等多个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由重庆大学牵头,28所高校参与研究。
向全球直播植物生长全过程!
此次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的研究,将会搭载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以及昆虫卵到达月球表面进行栽培和孵化,而这也是为以后人类进入月球乃至地外星球生存提供保障。
科普载荷“月面微生态圈”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它的目标之一是向全球直播。届时将会通过中继星传输具体的资料和数据在信息接收现场直播。通过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根据需要向全世界传播,展示在月球表面上一个重要的生命现象,就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的过程。通过土豆开花、蚕蛾破茧来揭示光合作用、生态循环、生物学基本原理以及人类对空间环境的认识。
究竟什么是“月面微型生态圈”?
微型生态圈就是一个迷你的生态系统。生态圈就是要形成一个生态群,然而最典型的生态群就是光合作用。因为资源非常有限,生物的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因为月球的复杂性,所以此次没有搭载分解者,只能达到微型循环。
它看起来竟然是个小小的罐子?
一个由铝合金制作的圆柱形的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总重量只有3公斤,这就是“月球卫星生态圈”。但是小“罐子”里乾坤大,种子、蚕卵、培养基、制冷片、加热片、照相机以及控制元器件等都装在里面。它的总部件有40多个,如果算上螺丝钉、导线等则多达多个。
之前,NASA空间站开出了外太空第一朵花。但与其不同的是,本次“月面微型生态圈”实验位置距离地球38万公里,比离地多公里的国际空间站遥远,要到达那里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所处的月面环境也比国际空间站内部复杂得多,若要完完全全为动植物的生存营造一个独立的空间,其难度不言而喻。
探索月球奥秘的种子
到不了的月球背面,十分具有探索价值和意义。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表面开展生物学实验,并能够向全球首次展示月球表面生物生长,光合作用等生物学原理,不仅可以激发我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还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探索宇宙的热情。这个项目对以后人类进入月球的意义在于奠定了人类生存的基础,为今后建月球生态基地提供依据。
年,“月球探测载荷创意征集活动”中,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由重庆大学牵头创意设计的方案,并被最终确定为搭载方案。
随后,重庆大学立即成立了以叶培建院士、钟志华院士和周绪红院士为顾问,刘汉龙副校长为总指挥,谢更新教授为总设计师,并在校内外遴选了机械、控制、环境、生物、材料、能源、光学、通信等多学科交叉研发团队,协同攻关。
重庆大学有良好的机械、电气、动力等工科基础,学校积极发挥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国家战略中的作用,把立足国际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作为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使命,把解决我国国防科技重大需求作为重庆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抓手。
中国一直走在探月的逐梦之路上
重大人孜孜不倦地研究设计
种下了饱含飞天梦想的种子
为中国的航天梦想助力
整理:罗艺胡昕哲
内容整理自人民网等公开发表的报道
编辑:邹瑞杰
推荐阅读
点赞
重庆大学4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公布
气质!她是我们的松四镇楼女神
小薇访谈
祝贺
重庆大学2位教授荣获“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