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刘炳凡外科学术经验撷精
TUhjnbcbe - 2021/2/15 17:09:00
01内因为主论

外科疾病(中医归属内科,肿块性疾病另详肿瘤专篇)的发病部位,虽然反映在肤腠之间,但肤腠是人这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与脏腑经络卫气营血息息相关。发病的具体原因,“疮”(主要指皮肤疾病)以风湿热为主,“疡”(主要指外科化脓性疾病)以痰瘀毒为主。风湿热邪虽有内生外感之分,而刘老认为:当以内生病邪为主,外感病邪仅是诱因而已,痰、瘀则均属内生病邪。毒虽有内外之分,但里肌肉坚满,肤腠致密,外毒何以能中?外科疾病虽然发生在外,而其发病之原因,实源于内。

刘老认为:从脏腑经络气血方面分析,若脏腑功能失调,外而影响肤腠,便可形成疾病。如脾虚失运,影响津液代谢,若水湿内停,外溢肌肤,浸淫肤腠即可出现湿疮、脓疥、湿癣、脱发等病症;若痰浊内生,流窜筋骨,则外为流注流痰,慢性脓疡等病症;若影响气血生化,气血虚亏,不足以温煦润养肤腠,肤腠失养则易为外邪所客而发痒、癣、斑、疖等病症;肺阴不足,不能布津于皮肤,则易生瘙痒、干疥、硬皮病、皮肤干燥症等病症;肝肾精血亏损,筋骨失养,则痰浊易于停留筋骨而为流痰、瘰疬等病症;不能养发,则易患脱发病症;若六腑壅郁,积而为热,郁而为毒,外发肌肤则为痈、为疽、为疖等等。故《外科启玄》说:“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络不通而所生焉。”

卫气营血循行经脉,流注腠理,营养肌肤,使皮肤柔润,肌肉坚满,玄府宣通,腠理致密,难以为病。若气血不足,络脉空虚,肤腠失养则易为邪客而生外症;或气血凝滞,经脉阻塞,壅郁不通,亦可为病,如顽癣、硬皮病、日晒疮、脱节风、疣等病症。菅血为滋润肤腠的营养物质,营血的病变常可成为皮肤病的主要病因,如脱发、红斑、老年瘙痒、瘾疹、血风疮、慢性湿疮、疖病等等。

从病邪方面分析:如风湿热邪,有内外之不同,内生病邪为机体内在的致病因素,外感病邪乃外界的致病原因。两者互相联系,前者为发病的基础,为病的根本;后者为发病的条件,发病的诱因。如瘾疹,虽每为外风引发,但内生风邪实为瘾疹之根本,设无内风相引,则虽有外风,亦必无瘾疹之患。又如湿疮,虽以居住潮湿、淋雨、涉水等感受外湿为发病的常见原因,但若无内湿与之相搏,则亦难发病。再如面部红斑,烈日照晒,其症即重,显与热毒相关,尚脏腑或血分无热毒,其症亦必不如此。又再如“疡”科的“痰”、“瘀”、“毒”等,痰瘀均为脏腑气血津液功能失调的产物,为内生病邪可知。火郁为毒,一般而言,毒从外染,当属外邪。然则“疽发五脏,痈发六腑”《外科正宗》,则知毒亦可内生,甚至还可能转化为外科病的主要因素。

综此以观,刘老强调从脏腑、气血、经络功能失调的角度,认识外科疾病发生的“内因为主论”,是有其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的。举两例,以佐证之。

红斑

张某,女,24岁。患环形红斑,奇痒,搔之出黄水,反复发作半年,某院诊为“面三角区红斑”。中西医药治疗无效。刘老以其斑色暗红。渐向面部蔓延,头晕目眩,发热出汗,烦躁失眠,腰酸腿软,月经先期,色鲜红,舌质偏红、苔薄微黄,脉弦细带数。

从肾虚阴损、血热生风论治、以益肾滋阴,凉血熄风为方:

生首乌15克、生地15克、怀山药12克、女贞子I5克、旱莲草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紫草10克、蝉衣5克、桑叶10克,水煎内服。

通过调整整体以改善局部、着眼于内因。10剂后。红斑变淡,烦躁失眠好转,去蝉衣,加枸杞12克、菊花5克,又10剂,头目清爽。月经正常,红斑消失。

鼻齆徐某,男,38岁。鼻梁红肿作痛,鼻孔齆塞不通,香臭莫辩,语言全系鼻音,鼻内作痒,灼热。西医认为梅毒引起,非割治不可,遂求中医治疗。主症:口腔时时现火,二便秘结,舌质红、苔薄白,脉右寸滑数,左寸弦数。刘老认为:病属肺气壅遏之鼻疳兼鼻齆,以宣壅导滞,清热利窍为治,重用大黄降胃以通地道,地道通,肺气降而肺窍宣。亦即通过调整整体以改善局部,着重在内因。方用:紫菀、杏仁、桔梗、白英、百部、大黄、土茯苓、桑白皮、皂角剌、细辛、薄荷,为末蜜炼为丸如橄榄大,每服1丸,噙化,日夜40丸。再以蓉黄散醋调敷鼻,三用冰硼散加枯矾、瓜蒂末吹鼻取涎。3周鼻窍通而红肿消。原方加人参叶、藿香叶仍蜜丸噙化,1个月后症失病愈。02风恋湿邪论

外科病,在上在外者,多兼风邪,皮肤病尤以风邪为主要发病原因。外科痒症每兼风邪,皮肤病瘙痒,尤以风邪为主,此众所周知者也。以痒症、头面四肢之外症多兼风邪,故诸家治痒、治头面四肢之外症,多以祛风为法。然则,临床所见,痒症,头面四肢之痒多有久治不效者,明知确属风邪,何以屡用祛风而风不去?医者困之,病者苦之。

为此,刘老将此情况长留于心,长怀大慈恻隐之心,刻意研求。终于,通过对经典文献的研习,借鉴前人的经验,在“湿性缠绵”的启发下,领悟出确属风邪为主之病症、投祛风方药治疗无效的病因,为风兼湿邪之故。风以湿为窠巢,能守能攻,湿以风为向导,流窜无穷。风借湿性而缠绵,湿假风威而猖獗,互为因果,狼狈为奸,犹如热病之湿与热合,难解难分。此证但祛其风,则风为湿恋而风亦难去,即使风邪暂去而湿邪犹存,湿又招风,是以累治不愈。

刘老认为:此证之所以屡治不愈,是因为湿性重浊缠绵,黏膩阻滞,闭塞玄府,使风邪不能向外透达使然。犹如橐龠,若气孔闭塞,则机括失灵,而不能送风外出。此非橐龠中无风气也,亦非橐龠机关坏损也,实乃气孔闭塞,风气不能流通故也。湿恋风邪,正与此同。欲复橐龠之机则必疏通气道。去其堵塞气孔之物,则橐龠之机自复而风气自能送出矣。

观此,则知屡用祛风而风不去之皮肤病顽疾,当在祛风的同时,注意驱除阻闭玄府之湿邪,故刘老常在怯风的同时,根据人病证症及天候地理等不同的情况,佐以燥湿、运湿、化湿、渗湿、利湿之品如苍术、蚕砂、藿香、砂仁、蔻仁、薏苡仁、土茯苓、前仁之类,则往往投剂辄中。

经此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反复过程论证之后,刘老提出了“风无湿不恋”的崭新论点,为外科皮肤病顾固难愈之证的治疗,提供了新经验,确立了具有普通指导意义的新论点!千锤百炼,历验不爽。试举病例两则,以佐证之。

脱发

苏某,男,17岁。高考以来,头发开始脱落,逐渐加重。头部有油脂,头发瘙痒,脱屑,伴全身瘙痒,医院诊为:“脂溢性脱发”,服光氨酸之类,效不显。刘老据其睡眠差,煩躁,随手抓之头发大把脱落,全身瘙痒,大便稍干,脉弦缓,舌质淡红、苔薄白。

诊断为:“脾虚湿阻,血虚生风”。

治从健脾燥湿,凉血疏风,方用:

条参12克、北芪12克、苍术10克、藿香10克、土茯苓15克、制首乌15克、生地15克、赤芍药10克、苦参10克、荆芥10克、蒺藜子10克、桑叶10克、蝉衣5克、蚕砂12克(包煎),外用花椒5克、明矾5克、生姜1坨(捣烂),煎水洗头。

服14剂,脱发及脂液减少,头部及全身瘙痒亦减轻。但觉视力模糊,大便干,改养血祛凤、滋荞肝肾之品,仍用苍术燥湿,服40余剂,脂液消除,痒止发生,眠食正常,嗣后发未再脱。

瘙痒戴某,男,46岁。全身皮肤反复发痒疹8年余,久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诊见:全身皮肤有小红点,四肢内侧更多,奇痒,得热尤甚,伴见头晕、眠差,渴不多饮,体倦、舌质红、苔薄微黄,脉弦带数。从血热生风论治,以凉血疏风,用首乌、丹参、生地凉血清热,荆芥、蛇蜕、蝉衣疏风,因风无湿不恋,故又佐以苦参、蚕砂、藿香以治湿,久病入络,再佐皂角刺以疏剔络邪。处方:何首乌20克、丹参12克、生地15克、荆芥5克、蛇蜕3克。蝉蜕5克、苦参12克、藿香10克、蚕砂12克(包煎)、皂角剌3克。服药3剂,疹出更多,痒更甚,病邪外透,乃向愈之几,连进20剂,疹退痒止。观察两年,未复发。03血瘀化风论

外科,尤其是皮肤病,多风症,其致风之由,则有两种:

一曰外来风邪客于营卫之间,一日内生风邪壅郁肌肤之内。据刘老的“内因为主论”,则风邪致病,当以内风为主。然则,同是内风,若风生之因不明,则治之亦难取效。揆其内风之由:有营血不足,血不养肝,因不足而生者;有热入营血、血热炽盛,因热极而生者;有血虚肌肤失养成燥,血热灼伤阴血成燥,因血燥而生者。生风之因不同,则治风之法亦别。营血不足而生风者,滋之补之,其风自熄;因血热而生风者,凉之清之,其风自平;因血燥而生风者,润之养之,其风自灭。

另有一种项固性皮肤病,审其症,亦属风邪,治其风,毫无效验,经年屡月,久治不痊,甚则肌肤甲错,色素沉着。对此,刘老认为:乃血瘀化风使然。盖经络营卫乃气血运行之通路,若瘀血凝滞,阻于经隧,营血不得宣通,肌肤失其营血之润养,则风从内生。故其治疗必佐活血化瘀、宣通营卫之品,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应包括活血化瘀一法,非尽指养血、补血、凉血也。因此,刘老治疗颃固性皮肤病,特别注重化瘀通络以祛风,试举病例一则:

湿疮

王某,男,27岁。病人湿疮成片如顽癣,已两年,双下肢瘙痒,出榈油样黄水,流到搔破的部位即行扩散蔓延。曾经X线照射。愈后又复发作。就诊时,双下肢及胯部形成黑斑,起疙瘩块,皮肤紫褐,晚上痒甚影响睡眠,食纳尚好,大便秘结,舌质红、尖有紫暗色小圆点,苔薄黄,脉弦带驶。

刘老诊为:风湿化热、血瘀阻络证,治以清宣通络法。方用:

苦参12克、丹参12克、生首乌15克、生地15克、赤芍药10克、丹皮10克、红花5克、菝葜12克、蚕砂12克(包煎)、白蒺藜12克、荆芥10克、威灵仙12克、藿香10克,服15剂,皮肤紫褐消失,黑斑转红。

原方又10剂,痒止眠安。去苦参、威灵仙、荆芥,加薏苡仁15克、徐长卿10克,10剂。病愈未发。

本文摘自《刘炳凡临证秘诀》,刘光宪著,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

你点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炳凡外科学术经验撷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