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初二生物学年上八年
TUhjnbcbe - 2020/12/30 13:31:00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m.39.net/pf/a_5972921.html

初二生物-学年(上)八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1.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B.C.D.

2.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河蚌的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B.鲤鱼的鳃,利于在水中呼吸

C.蜥蜴体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D.蜜蜂的外骨骼,适于飞行生活

3.下列属于鱼类的是

A.鱿鱼B.墨鱼C.鲸鱼D.鳙鱼

4.寓言《蚊子和狮子》中,这两种动物的运动器官分别是()。

A.翅、四肢B.翅膀、附肢C.翅、步足D.翼、四肢

5.下列不能说明蜥蜴比青蛙更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是

A.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肺的气体交换能力较强D.体表有角质的鳞片

6.下列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中,属于爬行动物的是()

A.白鳍豚B.长臂猿C.大熊猫D.扬子鳄

7.海马、朱鹮、青蛙这几种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马、朱鹮、青蛙都属于脊椎动物,都用肺呼吸

B.朱鹮鸟飞行中,吸气时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在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海马气体交换的场所是鳃,鳍在运动中起着协调作用

D.青蛙的皮肤辅助呼吸但不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8.下表列举了四种生物一个主要特征、一项重要影响或价值。匹配正确的是

选项

生物名称

明显特征

重要影响或价值

A

河蚌

体表有贝壳

海螵鞘入药

B

蜜蜂

体表有外套膜

传播花粉

C

体表有角质鳞片

可食用、鳖甲可入药

D

啄木鸟

有喙无齿

捕捉害虫

A.AB.BC.CD.D

9.“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与诗中动物不相符的描述是

A.前肢为翼B.骨骼轻便C.变温动物D.体表覆羽

10.在南美秘鲁、巴西交界处亚马逊流域,生长着一种奇特动物——獭,非但不畏惧美洲豹等凶猛灵活的食肉类动物,而且是捕捉河鱼的高手!该动物每年繁殖两次。雌獭怀孕期五十多天,一次产仔獭1~3只。仔獭的生长发育特别慢,通常要在出生后一个多月才睁开眼睛。獭属于

A.鱼B.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D.两栖动物

11.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图中序号各自代表的特征,正确的是(
  )

A.Ⅰ代表体温恒定和陆地生活

B.Ⅱ代表体表被毛和卵生

C.Ⅲ代表有脊柱和牙齿分化

D.Ⅳ代表有脊柱和用肺呼吸

12.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蝗虫体表有外骨骼,适于在陆地生活

B.蟾蜍幼体用鳃呼吸,适于在水中生活

C.缢蛏通过身体表面柔软的外套膜进行呼吸

D.鲫鱼靠尾部、躯干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3.下列动物与其呼吸器官对应正确的是

A.蝗虫—鳃B.蜥蜴—肺C.鲫鱼—皮肤D.家鸽—气管

14.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15.在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里,人们常常放养许多蜜蜂。其主要目的是

A.为了获得蜂蜜B.为了观赏

C.为了帮蔬菜传粉D.为了帮助蔬菜传播种子

16.在图关节中,具有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功能的滑液存在于(
  )

A.⑤B.③C.②D.④

17.鸟类的筑巢、孵卵、育雏等一系列行为属于

A.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C.社会行为D.防御行为

18.下列各组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属于同一类的是

A.鼠走迷宫、孔雀开屏B.小猴学车、大雁南飞

C.蜘蛛结网、惊弓之鸟D.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19.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方式上看分别属于()

A.取食行为、先天性行为B.取食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C.社群行为、先天性行为D.社群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20.下列成群飞行的昆虫中,具有社群(社会)行为的是()

A.蚊子B.苍蝇C.蜜蜂D.蜻蜓

21.下列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A.蝗虫B.家蚕C.青蛙D.家鸽

22.图是叶蝉发育过程不同时期的形态图,正确的是

A.叶蝉的发育过程与苍蝇相同

B.①是叶蝉的幼虫时期

C.①与②相比仅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D.叶蝉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

23.“蛙满塘,谷满仓。”一只青蛙一天捕食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二百余只,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青蛙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A.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B.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C.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雌雄同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4.鸟卵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A.卵壳、卵白B.卵白、卵黄C.卵黄、胚盘D.胚盘、卵白

25.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将受精卵产入水中发育B.蝗虫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C.蜘蛛有外骨骼发育需要蜕皮D.鸡卵中的卵黄将发育成雏鸡

26.虎鲸胎生、哺乳。捕食时,成年虎鯨用尾部叩击鲱鱼群聚集的海水,使鲱鱼受到袭击晕厥,仔鲸模仿成年鲸的这种捕食方式,通过反复练习,仔鲸捕猎技能逐步提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虎鲸是海洋大型鱼类。()

(2)母鲸哺育后代是先天性行为。()

(3)仔鲸对鲱鱼的捕食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

(4)虎鲸的繁殖和捕食都是适应环境的行为。()

27.动物是绘画的常见题材,常给人遐思和启迪。徐悲鸿“马”的奔放、齐白石“虾”的活泼、李苦禅“鹰”的冷傲,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据此回答:

(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虾归为_________动物,其一个主要特征是身体和附肢都____________。

(2)鹰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覆_________;有_____无齿。

(3)资料中最高等动物所属类群的牙齿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我国是诗的国度,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颂扬万物的诗句,如

A.长笔蜗牛戴屋行;B.两只黄鹂鸣翠柳;C.海阔凭鱼跃;D.春蚕到死丝方尽。

请根据生物学知识和文学的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A诗句中动物的“屋”是由________分泌的。

(2)B诗句中动物的前肢特化为______以适应飞行。繁殖季节黄鹂鸣是在_________。

(3)C诗句中动物用______呼吸。

(4)D诗句中的吐丝行为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29.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动物只有适应环境,种族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自然界中的动物自身都形成了固有的保护结构和繁衍生存的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和戊体表都有既能保护自身内部,又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丙和丁体表均有保温作用的结构,属于___________动物。

(2)从生殖方式看,通过卵生方式进行繁殖的是_______________(填甲~己)类动物;与其他动物相比,丁类动物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种类不同其学习能力不同,以上动物按其学习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序是____________。

30.动物的呼吸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说鱼依靠鳃过滤水中的氧气,而鸟类和两栖类的呼吸方式除了用肺呼吸以外,还有比较特殊方式,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即吸气和呼气时均有空气进入气体交换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其中气囊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交换的器官是_______。

(2)两栖类的幼体只能用_____呼吸,成蛙交换气体的主要器官是______,帮助辅助呼吸的器官是_________。

31.某同学在学习了《动物的运动》后,对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及运动过程建构了如下概念图甲,并利用圆规和弹力布制作了骨的模型(乙)。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字母F是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点。

(2)乙图弹力布代表的骨骼肌由中间的_________和两端的_________组成。图中模拟的动作,其中③收缩,④舒张。该动作的产生需要甲图中[]______系统的控制

(3)在体育运动中,关节容易受伤,请你写出一条保护关节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螳螂在昆虫界享有“温柔杀手”的美誉。螳螂平时总是把两个前臂收于胸前,像是在祈祷,其实这是它捕虫前做准备的标准姿势。螳螂捕食的大多是害虫,对庄稼有益。

资料2同一种萤火虫,雌虫比雄虫羽化要晚一周多,羽化后就闪着荧光,寻找伴侣。雄虫和雌虫之间能互相用“灯语”联络,完成求偶过程。

(1)螳螂与萤火虫在分类上同属于节肢动物中的_________。

(2)写出资料1所蕴含的一条食链: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资料2可知,萤火虫的发育方式与螳螂的发育方式不同,它是_________________;从发育过程看,发光的萤火虫属于__________阶段。

(4)螳螂的“祈祷”和萤火虫的“灯语”,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属于____________行为。

33.图甲是麻雀受精卵的结构图,图乙表示蜜蜂、青蛙、麻雀的生殖和发育特点,请分析回答。

⑴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________、成虫四个时期。

⑵青蛙受精过程和幼体发育都在________中进行。

⑶图甲中发育成雏鸟的是[]________。

⑷图乙中⑤表示________;可用于表示变态发育的是[__]。

34.某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实验:选取三只一天未进食的小白鼠(A、B、C)分别走同一个迷宫(如下图),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请分析:

小白鼠

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1)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行为。

(2)实验中用了三只小白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分别走同一个迷宫”,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的同学将小白鼠A、C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如图),请在图中补充绘制小白鼠B实验数据的曲线。

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实验,你认为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图曲线,发现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试题题库

答案解析在这里(也可以联系客服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二生物学年上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