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类型: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计划推广月份: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适宜推广区域:广东省内所有蚕区,以及广西、海南等亚热带蚕区。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疫病。由于该病既可经食下感染,也可经胚种传染使蚕种带毒,导致养蚕失收甚至颗粒无收,所以该病一直倍受业界重视,也是蚕种检疫的唯一对象。
本技术是在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消毒药物、治疗药物、蚕沙处理、控制昆虫微孢子虫交叉感染及制种方式等方面的技术革新,建立起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难题。
与现有或者同类技术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家蚕微粒子病消毒药物和治疗药物研究。申报单位研发的消得净、蚕消安等系列消毒药物高效、低腐蚀,适用于蚕室、蚕具及住家和办公场所的全面消毒。另外,防微宁是唯一获农业部生产批文的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改变了家蚕微粒子病只能防不能治的历史,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研究。申报单位首次明确了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和家蚕的交叉感染,为桑园开展害虫防治从而减轻家蚕微粒子病食下传染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近年来研发的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全面彻底灭活蚕沙中的病原,解决了蚕沙随意丢弃带来的风险,进一步完善了家蚕微粒子病防治体系。本技术已有3项专利获得授权,列入农业部年轻简化实用技术。
3.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体系做到了蚕种生产过程层层把关、全程覆盖、防治结合、立体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
技术推广成效
近两年累计推广规模35万张蚕种累计推广农户户年亩均节本增效元/张蚕种增产及节本增效情况说明应用本技术后,平均每张蚕种(头/张)蚕茧产量增加5kg。按每年每户平均饲养25张蚕种量计算,每户增产kg,蚕茧价格按45元/kg计算,每户增收达元,经济效益显著。技术要点以及对生态环保的影响
技术要点如下:
1.净化原蚕区域,防治关口前移。原蚕区防病设施要规范化。原蚕户要有专用蚕室和贮桑室、消毒池与蚕沙池,蚕室、环境、道路必须硬底化,小蚕室还要求有天花板。2.全面普查病原,确定消毒重点。对原蚕饲养环境、桑园、制种场所和工具进行全面的病原普查,不留死角。全面消毒后再进行抽样,直至没有发现活病原为止。3.改革消毒药物,彻底杀灭病原。研发出消得净、蚕消安等广谱、高效消毒药物,由蚕种场组织专业消毒队进行地毯式的强化消毒,既保证了消毒效果,又提高了劳动工效。4.扑杀桑园昆虫,减少交叉感染。5.小蚕桑叶消毒,防止食下传染。在小蚕期进行桑叶消毒,是防止食下感染的有效措施。使用消毒液浸渍桑叶5~8min,再经漂洗、脱水、晾干后喂蚕。6.大蚕药物治疗,控制病原增殖。将防微宁药液喷施在桑树叶片上使其迅速内吸,在有效期间内采桑养蚕能有效防治大蚕期食下感染病原微孢子虫引起的家蚕微粒子病。7.蚕沙无害处理,切断病原扩散。研发出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蚕沙的无害化、肥料化利用。8.集中镜检母蛾,淘汰有毒蚕种。9.实行分户制种,重点防范病户。对生态环保的影响:
本技术中的技术措施如净化原蚕区域、蚕沙无害化处理等不仅对环境无害,而且能够显著改善蚕区环境卫生状况,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此外,使用的药物均为本单位研发的高效、低腐蚀、环境友好型药物,替代了蚕业生产上原来使用的醛制剂、次氯酸钠等有害、高腐蚀药物。总之,本技术对生态环保无不良影响。
获得荣誉
1.消毒药剂“消得净”、“蚕消安”和治疗药剂“防微宁”均取得农业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单位所属企业广东四季桑园蚕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兽药GMP认证。
2.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2项。
3.技术体系之一“蚕沙无害化处理及利用技术”获农业部年农业轻简化实用技术。
广州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