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蚕桑ldquo技术流rdquo
TUhjnbcbe - 2020/10/12 19:30:00
北京哪里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眼下桑树发芽,要抓紧时间对桑园进行施肥和第二次浇水,同步开展树形培育和病虫害防治。”春分时节,在平利县洛河镇线河村的桑园里,“技术员”陈芳正在为蚕农们传授春季管护的技术要领。

陈芳并非蚕桑专干,而是平利县宏俊富硒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今年28岁的她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职业农民,田间课堂早已是家常便饭,是大伙儿公认的“技术流”。

幼教专业的她怎么和蚕桑打上了交道,还成了职业农民?

年,刚毕业的陈芳成为了一名幼师,工作安稳,收入可观,这个年轻人却有着自己的打算:宁当一元钱的老板,也不打一百元的工。怀揣着这份理想,她选择回乡创业。蚕桑是家乡线河村的传统产业,底子老,见效快。随着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养蚕卖茧的“老模式”逐渐跟不上市场节奏,落后的技术条件、传统单一的产业格局也让线河村成了贫困村,她决心在“老路子”上闯出“新格局”。

众人拾柴火焰高,陈芳以家庭成员合作的模式,组织成立了以蚕、食用菌、畜牧为主的集种养殖、初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宏俊富硒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合作成了宏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虽然对于养蚕不陌生,但是缺乏系统了解和专业知识,创业之初,进行得并不顺利。

从入门知识学起,她开始阅读专业书籍,参加网络课堂和线下培训,在农业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参加了多次学习和交流,在田间地头“深耕细作”,向蚕桑专家“寻医问药”,利用苏陕协作、西北大学等平台,努力推介产品,提升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经过汗水和时间的积淀,创业“小白”的蚕桑经越念越好,并成长为了一名中级职业农民。在她的精心运营下,合作社逐步走上正轨,先后建设了平方米的标准化立体蚕厂和平方米的食用菌厂房,她带领合作社不断探索和实践,建立了“蚕桑养殖——蚕沙肥田——桑枝培菌——桑芋间套”的生态农业链条。

陈芳指导蚕农将五龄以上的蚕沙筛选出来,由合作社统一卖给江苏蚕沙枕厂商,其余蚕沙和畜禽类污染物统一收集处理后变为有机肥施入桑田,年,合作社处理畜禽类污染物25吨,节省肥料成本11万元,销售蚕沙枕原料收入8万元。她积极联系专家和研究机构,设计出了一套新的食用菌培养基配比方案,将修剪下来的桑枝回收、粉碎、烘干、装袋后制作成菌棒培育香菇,年,合作社综合处理桑枝吨,加工食用菌50万袋,实现产值万元。魔芋耐阴喜湿,植株不高,不影响桑树生长,其种植海拔、土质土壤、适宜温度等和桑树的生长环境大致相同,她决定试一试,年,桑园行间套种魔芋的栽培试验取得成功,合作社采购芋种30吨推广种植,增收效果明显。

如今,陈芳的合作社桑树种植面积达余亩,套种魔芋多亩,年养蚕多张,年加工食用菌50万袋,蚕、菌、芋三大主导产品发展相得益彰。从创业之初到技精业成,她见证了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全程参与了产业脱贫之路。陈芳充分发挥职业农民的责任和优势,积极发挥合作社的帮带作用,通过技术培训、产品回购、劳务用工等方式直接带动贫困户户脱贫增收,辐射带动周边余户群众发展清洁蚕桑养殖,实现人均增收元以上。线河村四组的邹成学通过加入合作社,种植桑园30亩,养蚕50张,春夏秋三季养蚕,每期40多天,一年下来挣了10多万。

被聘为陕西省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省级师资库专业教师,获得全省农民教育培训教师技能比武二等奖,她是术业有专攻的“技术流”。合作社年产值余万元,被评为平利县“产业扶贫”先进经营主体,创建了市级合作社,年被认定为市级职业农民基地,被农业农村部推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十大典型案列,她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继续把蚕桑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老乡增收受益。”陈芳向笔者描述着未来规划。(文/王隆)来源:微平利

平利先锋

1
查看完整版本: 蚕桑ldquo技术流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