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桑葚.桑蚕(散文)
文/张之民
我的老家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位于燕山腹地,都山脚下。那里盛产板栗、桑蚕,既是中国板栗之乡,也是中国桑蚕之乡。
由于近邻燕山第二高峰都山,我的老家多山、多坡地,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方。这里四季分明,空气清新,仿佛是一个天然氧吧。也正是这样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才会生长出品质良好的桑树。清明过后,随着气温的回暖,这里的桑树便到了嫩芽初上的时候。气温持续升高,叶芽便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生长,半个月到二十天,便会长到小孩儿巴掌大小。此时的桑树,已经吸足了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开始孕育桑葚了。
桑葚就是桑树的果实,是我小时候最喜欢摘食的美味。最早的桑葚,不仅个头小,而且颜色是青的,没有什么味道。这个时候摘食,正应了那句成语,叫做“味同嚼蜡”。但小的时候嘴又馋,心又急,也是无法自控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桑葚逐渐长大,颜色便一步步发生了变化。青色慢慢变成了白色,这个时候的味道就有些微酸了。白色再慢慢变成红色,味道也更酸,兼有些许甜意了。红色变成紫色,桑葚已经接近成熟,味道又酸又甜,口感最好。要是只喜欢甜甜的味道,那就只好等到桑葚彻底成熟的时候了。这时候的桑葚是黑紫色的,入口基本就是一个甜,极少再有酸味。我和小伙伴们,每年都是从头开始,从没有味道的小桑葚吃起,吃完酸的,再吃酸甜的,最后摘食纯甜味道的桑葚。这个过程,也是儿时伙伴们最快乐、最开心的过程。
桑树的叶子营养丰富,是饲养桑蚕的最好饲料。虽然桑蚕还可以吃一些柘叶、榆叶、无花果叶等叶子,但这些叶子终归比不上桑叶。桑蚕卵被孵化后,就会变成小小的蚕虫,也就是蚕宝宝。蚕宝宝生长极快,出生一个小时以后,就可以进食桑叶。桑叶一定要嫩嫩的,而且要把背面给它们吃才行,因为桑叶正面有角质层,小小的蚕虫是啃不动的。直到它蜕皮两次,长成三龄蚕的时候,才可以吃那些比较老的桑叶。因此,饲养桑蚕也是个辛苦活,要打破作息规律,适应蚕宝宝的需求。要随时观察照顾蚕宝宝的生长,根据蚕龄调整室内温湿度,以及投放桑叶的老嫩和次数。此外,还要留意天气变化,做好通风换气,防病、防毒、防氟等事项。
蚕虫自孵化出壳到上山结茧,需要经过五龄,大约要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蚕茧可缫丝,蚕丝是非常宝贵的纺织原料,可纺织成精美的丝绸,同时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用途。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向西域输出的,除了茶叶、瓷器、漆器等物品外,主要就是丝绸纺织品,这也是“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桑叶不仅是养蚕的饲料,而且还是一味中药。经霜后采收、晒干,可生用或者蜜炙使用。桑叶味道苦、甘,性寒,归肺、肝两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作用。桑叶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所引发的头痛、咳嗽以及肺热、燥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目赤昏花等病症。此外,桑叶甘寒,还可以起到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引发的吐血、衄血等症。尤其是桑叶蜜炙,润肺止咳的效果最好。
由于桑叶的药用价值原因,蚕吃桑叶之后排出的粪便即蚕沙,也具有良好的药性和营养价值。将蚕沙收集起来,用作猪饲料,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用晒干的蚕沙装枕头,还可以较好地发挥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能,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我小时候所枕的枕头,就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用蚕沙装填的。
我老家的桑蚕养殖,曾经几度辉煌。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这一传统的产业逐渐被人们所放弃,现在养蚕的人家已经越来越少。但家乡梯田里绿油油的桑树,桑树上酸酸甜甜的桑葚,蚕房里爬来爬去的蚕虫,以及蚕山上那颗颗雪白的蚕茧,却时常在我的眼前浮现。时光有如一部雕刻机,将儿时的美好岁月,永远镌刻在一代人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