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养蚕技术全面指南从准备到养殖,助你轻松掌
TUhjnbcbe - 2025/4/21 2:10:00

蚕的繁殖方式为卵生,随着幼虫的成长,它们会经历数次蜕皮,最终演变为成熟蚕。成熟蚕随后开始吐丝并结茧,茧内的蛹经过充分发育后,会破茧而出,羽化成飞蛾。成蛾会进行交配并产卵,从而完成整个蚕的生长周期。那么,如何进行蚕的养殖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蚕的养殖方法。

一、选址建棚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顺畅的地方,同时要远离稻田、菜地和果园,但需靠近桑园,以便蚕宝宝能及时获取到新鲜的桑叶。在这样的地点建造大棚,为蚕的养殖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二、适时进棚

新建的大棚在放蚕前,需要先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白天可以揭开薄膜晒棚,晚上则盖上薄膜以保持棚内干燥。在蚕宝宝进入之前,先在地面上铺一层薄膜,再铺上稻草,这样能更好地保护蚕的幼嫩身体。通常,蚕宝宝会在-3龄进行共育,而4龄的第2天或5龄的第2天则是它们进入大棚的合适时机。

三、温度调控

大棚内的温度一般会比室内蚕室高,而且昼夜温差也比较大。因此,在调节大棚温度时,重点是要在做好降温措施的基础上,同时加强通风换气。可以通过打开大棚的通风口、使用遮阳网等方法来缓解高温对蚕宝宝的影响。、覆盖遮阳物在棚顶覆盖遮阳物,如遮阳网或草帘,是降低棚内温度的有效方法。遮阳网具有出色的降温效果,其两层覆盖的降温效果优于单层,且内层应紧贴塑料薄膜,外层则距离棚顶约5-20厘米,同时挂出大棚两侧.5-2米左右,以形成外走廊并防止两侧阳光直射。据研究,此方法可降低棚内温度达3-4℃。若选择草帘覆盖,则应注意控制厚度,以减轻雨天棚顶的负担。此外,在大棚四周栽种藤蔓植物,利用其绿色遮阳,同样有助于降低棚内温度。

2、棚顶喷水在高温时段,从上午9时开始,每隔小时对棚顶进行喷水,持续至下午3时左右。这样做可以有效降低棚内温度-2℃。

3、加强通风晴天日出后,应揭开大棚两侧薄膜进行通风换气,直至傍晚当棚内温度降至适宜饲育范围以下时再放下薄膜保温。在温度较高时,应昼夜保持通风。雨天时,应放下大棚两侧的遮阳网并掀起薄膜,以确保良好的通气性。

4、适饲湿叶由于棚内高温和通风可能导致桑叶萎凋,因此在晴天中午可以喂饲湿叶。同时,使用0.3%有效氯浓度的漂白粉液进行空中喷雾,这样可以补充湿度并预防疾病。

四、条桑饲育

在大棚饲养环境中,通风至关重要,而片叶育可能导致桑叶干瘪,因此推荐采用条桑育。自蚕进棚并给予第2次桑叶后,即可开始条桑育,并每日给予3次桑叶。给桑量的把控需根据大棚内高温和蚕发育快的特点,提前充足供应桑叶,通常在桑叶剩余0%左右时,再次给予桑叶。但同时,还需结合蚕的发育状况和天气变化,灵活调整给桑量和次数。

五、防病防害

遵循常规养蚕前消毒措施,对于连续使用的大棚,在用药前应先去除0厘米左右的表层土壤。消毒完成后,在养蚕前,先在地面上均匀撒布一层氯丹粉,再覆盖一层新鲜石灰粉。蚕期中,应多撒布干燥材料以保持环境干燥。在阴雨或闷热天气,早晚各使用一次新鲜石灰粉对蚕体和蚕座进行消毒。对于4龄进棚饲养的蚕,在5龄饷食后应及时清除蚕沙,保持蚕座清洁。

六、适时上蔟

由于棚内温度高,蚕老熟速度加快,因此需提前做好上蔟准备。在见熟前一天,改喂片叶,并用短稻草填平蚕座,同时喷洒一次灭蚕蝇体进行消毒。当见熟率达到约5%时,开始放置蚕蔟。在摆放蚕蔟前,再次撒布一层新鲜石灰粉进行消毒,并喂食一次片叶。需注意避免过熟上蔟,以防大量熟蚕在蚕座中营茧造成损失;同时也要注意遮光,以防光线过强增加蚕座中营茧的损失。

七、养蚕前的准备

在开始养蚕之前,蚕农们需要确保已经完成了以下四项重要的准备工作。、计算养蚕规模当新种的桑树长到大约0.7米高时,蚕农们就可以开始计划养蚕的数量了。根据经验,每张蚕所需桑叶量约为~公斤,这是确定养蚕规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2、蚕室准备蚕室的选择至关重要,它需要地面平整且清洁,并设有前后对流窗,以利于空气流通。此外,为了防止苍蝇和老鼠的侵扰,门窗应装上纱网和铁丝网。无论是大棚还是水泥房都可以作为蚕室使用,只是在不同的季节里,应选择更适宜的环境。例如,在寒冷的天气里,水泥房能提供更好的保温效果,而在炎热的天气里,大棚则更为适宜。养蚕的面积大约需要30平方米,而专为储存桑叶的房间则需0平方米左右。3、蚕具与药品的准备在养蚕过程中,蚕具和药品的准备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蚕具包括蚕架、蚕匾等,它们是蚕儿生长的重要支撑。同时,为了确保蚕儿的健康成长,还需要准备一些药品,如防病药剂和消毒剂,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蚕病问题。这些蚕具和药品的准备,同样需要认真细致,以确保养蚕工作的顺利进行。张蚕需要准备以下蚕具和药品:①0.8米宽的蚕簸,准备5~20只,以供蚕儿生长之需。②采叶箩四只,并备约20平方米的药膜,用于采桑和防病。③拖鞋2~3双,分别置于蚕室和桑叶室,以保持清洁。④红砖若干块,主要用于地面养蚕时的喂蚕之便,一般每间屋放两行。⑤蚕室专用消毒桶两只,以及喷雾器一只,确保消毒工作的高效进行。请注意,切勿使用装过农药的桶和喷雾器。⑥方格簸只,为蚕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⑦石灰60公斤左右,于领蚕前三天适量洒水发酵,以备后用。

接下来是消毒环节:消毒是预防蚕病、确保养蚕高产优质的关键步骤,务必高度重视。首次消毒应在领蚕前一周内完成。首先,彻底清扫蚕室、桑叶室及其周边环境。随后,将蚕具置于阳光下暴晒,并对蚕室和蚕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目前推荐使用消特灵,其配制方法为:先粉碎主剂,与少量水搅成糊状后倒入25公斤水中,再加入辅剂稍搅拌,静置5分钟即可使用。用专用喷雾器对蚕室和所有蚕具进行细致喷洒,喷后关闭门窗保持湿润一小时。待消毒液干透后,重复上述消毒步骤一次。对于薄膜、鞋等物品,用药液浸泡消毒效果更佳。完成两次蚕室消毒后,打开门窗通风,并确保消过毒的蚕室不放入未消毒物品。

八、养蚕如何节桑

在正常情况下,养蚕生产公斤蚕茧需要消耗5公斤桑叶。然而,通过采取一系列节约用桑的措施,每张蚕种可以节省大约50公斤的桑叶,同时并不会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这些节约用桑的方法包括:

合理采收、运输和贮存桑叶。建议清晨或黄昏时分采叶,并确保随采随运,以松装快运的方式进行处理。采回的桑叶在抖松后,应妥善放入贮桑池或贮桑室内,进行合理的贮藏,以防止因风吹或堆积发热而导致的桑叶变质,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采取措施防止桑叶萎凋。在稚蚕期,可以利用炕床(房)育或塑料薄膜覆盖育的方法,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从而确保桑叶的新鲜度。当进入大蚕期后,每次喂蚕时可以适当关闭门窗,待蚕食去桑叶大约70%后,再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这样能够有效预防桑叶的萎凋现象。维持适宜的蚕室温度。对于大蚕和小蚕,最适宜的温度分别为24℃和2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蚕的食欲会保持旺盛,能够减少残次桑叶的产生,同时提升叶丝转化率。推广少回育与条桑育技术。采用小蚕平面立体一日一回育、全龄二回育以及大蚕条桑育等省力化养蚕方法,不仅能显著提高养蚕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蚕儿充分食用桑叶。相较于传统的养蚕方式,这些技术能节省大约5%的桑叶资源。精心计划与定量供桑。针对不同蚕期,我们需逐龄、逐日乃至逐回地设定标准的桑叶用量,以确保“蚕儿饱食且不浪费,同时节约用桑不使蚕饿”。在每龄蚕的初、末期,由于蚕食桑量会有所减少,因此喂叶量需适中。特别在5龄蚕的盛食期,应确保蚕儿能充分饱食,但每日的最大用桑量应控制在0公斤以内。适时添加蜕皮激素。当蚕儿熟化程度达到约5%时,每张蚕种需使用支蜕皮激素,兑入25公斤水中,再与20公斤桑叶混合拌匀,确保蚕儿一次吃完。这样的处理能促使蚕儿同步老熟,从而为每张蚕种节省约0公斤桑叶。九、蚕的生活习性

蚕,作为一种变态类昆虫,以桑叶为食料,经过吐丝结茧的过程,成为了经济昆虫中的重要一员。其中,桑蚕,又称家蚕,起源于中国,是人们最常见到的蚕种。其发育温度范围为7~40℃,而饲育的最佳温度则是20~30℃。以桑叶为生的蚕宝宝,在不断进食的过程中,身体会逐渐变为白色。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它们会进入脱皮阶段,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期间蚕宝宝会像睡眠一样静止不动,这被称为“休眠”。完成脱皮后,蚕宝宝会进入下一个龄期,每脱一次皮就意味着龄期的增加。幼虫阶段需要脱皮四次,才能成为五龄幼虫。在五龄幼虫阶段,它们会继续吃桑叶8天,直至成为熟蚕,并开始进行吐丝结茧的工作。过去,养蚕通常在室内进行,然而,如今大棚养殖已成为一种新兴趋势,这种养殖方式大大降低了成本,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大棚为蚕提供了更适宜的生长环境。此外,大棚内的通风条件相对较好,为蚕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养蚕并非易事,前期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准备,才能确保后期的养殖工作顺利进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蚕技术全面指南从准备到养殖,助你轻松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