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广西画报脱贫,梦不遥远凌云县脱贫攻坚
TUhjnbcbe - 2023/10/13 17:59:00

每天都是一次新的冲锋,目标直指年脱贫摘帽。“今年,凌云县预计要实现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1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1.78%,实现高质量整县脱贫摘帽。”凌云县委书记伍奕蓉如是说。

时间日益紧迫。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脱贫攻坚是凌云县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

年以来,凌云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建引领、产业发展、基建保障、移民助力、能力提升“五位一体”工作模式,狠下“绣花功夫”,做足“精准文章”,累计实现3.82万贫困人口脱贫,38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5.43%降至6.21%。聚焦*建引领,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聚焦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聚焦基建保障,促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聚焦移民搬迁,切实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聚焦能力提升,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聚焦廉洁扶贫,推动精准扶贫工作高效运转。“六大聚焦”是凌云县多年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华所在。

贫困户搬离大山

渴望:迈向美好生活

凌云县地处云贵高原的延伸部分,主要由土山和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构成,属于石漠化山区,“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是国家级贫困县。

贫困,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无奈。

泗城镇后龙村属典型石漠化大石山区,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后龙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户数为户,贫困人口数为人,贫困发生率为87.8%。贫困发生率之高、贫困程度之深,位居百色第一、全区第二。

后龙村山高路险,耕地少,缺饮水……这一切都深深地牵动着“第一书记”于洋的心。他两次走访都发现一户贫困户的小朋友吃饭只有野菜和米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跟得上吗?马岭屯的那户贫困户几个窗户都破了,没钱换新的,刮风下雨时怎么办?盘卡屯那户有11个孩子的贫困户,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更好的帮扶他们?经过实地走访贫困户,冰冷的数据转变为一个个真实的贫困案例,各种思考也纷至沓来。

越到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贫困户所面临的求生之艰、求学之难、求医之急、求职之苦,比一般人要艰辛和急迫。这在另一个维度上,正是扶贫之艰。

截至年,后龙村共实现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47.8%。按照年脱贫户人,年脱贫摘帽的目标,后龙村脱贫攻坚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泗城镇、逻楼镇、加尤镇、伶站瑶族乡……走访凌云那些已经脱贫或即将脱贫的贫困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是多数贫困村脱贫的最大障碍。

对贫困群众而言,贫困让他们生活困苦,却阻隔不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伶站瑶族乡浩坤村劳可团将游船靠岸,望着湖边的民宿不禁想着凌云环浩坤湖山水生态体验区项目推进后能在自家建起民宿。

泗城镇后龙村罗启芳抱着“再苦再难也要让娃娃读书”的信念,坚持将家里4个孩子都送上了求学路。

逻楼镇安水村陈家华希望能够就近务工照顾年迈的母亲。

在扶贫车间上班的泗城镇洋妹村陈美仙说:“每个月有多元的收入,又能照顾家庭。虽然电子厂不大,但它给了我们新生活的希望,只要勤劳肯干,就会有收入。”

……

脱贫致富,是广大贫困户的共同期盼与实际行动。

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一批勤劳苦干的最爱国、最守法、最诚信、最友善、最勤劳“五最”新型农民争先进,做表率。翻开凌云“五最”新型农民的名单,张万传、农成根、陆文球等曾经的贫困户赫然在列。“张万传经过长期摸索实践成为桑蚕‘土专家’,不仅自己甩掉了穷帽,还帮助农户种桑养蚕。”加尤镇陇槐村村*支部书记曹家用如是说。

弄怀新貌向志文摄

凌云县易地扶贫搬迁泗城百坎安置点

伶站瑶族乡九民村那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米儒聪摄

榜样:脱贫攻坚先锋行

贫困压弯了他们的腰,却压不断他们的脊梁。

迫于贫困的压力,一批批凌云人走出大山寻求生计。

泗城镇陇照村*总支书记、广西凌云县凌春投资集团董事长万崇尚初中毕业后去广东打工,年回到凌云从事茶叶生意。

加尤镇白龙村*支部书记、广西正道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阳长标13岁外出打工,年返乡在自家的山坡上种植5亩茶叶。

年,下甲镇平怀村*总支书记、郁丰专业合作联合社董事长郁再俭应邀回村接任村主任的担子,希望能够为改变家乡穷困、落后的面貌出一份力。

下甲镇双达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杨国峰在外经商多年后,回乡成立了合作社并推动老油茶林低改。

……

回乡,源自大山的呼唤以及那斩不断的乡愁。在脱贫攻坚的广阔舞台上,他们成为扶贫大军的先行者之一。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领群众,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万崇尚把这句话常挂嘴边。广西凌云县凌春投资集团自有茶园基地1万余亩,辐射茶农多户,其中贫困户约占四分之一。公司辐射带动央里,案相,盘贤,平林4个村茶农户人,其中贫困户户。

响应呼唤而来的还有贫困村一线的“精兵强将”——“第一书记”。

“不管哪个村,他能不能发展起来,能不能建设好,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要取得一点成绩的话,都离不开*支部这个堡垒,*员这个先锋。”凌云县下甲镇加西村“第一书记”黄大卫说起*建促脱贫滔滔不绝。“多年来,我们坚持从能人里培养*员,从*员里培养能人。”

年,加西村两委班子带头种桑养蚕。开始村民们怨声载道,但他们坚持下来并出成效。之后,村民们纷纷种桑养蚕,全村种桑养蚕发展到户,种桑面积从最初的72亩发展到亩。年,全村桑蚕产业收入达多万元,仅桑蚕产业人均增收多元。当年43户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7.2%降至0.8%,实现脱贫摘帽。

阳长标与茶农交流茶叶鲜叶采摘等级要领祝有慧摄

种桑养蚕获丰收罗希海摄

挑战:直面历史难题

贫困,是历史留下的难题。

贫困村位于深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几乎从零开始的村集体经济,都是几十年积下的历史欠账。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贫困村脱贫摘帽必由之路。

近年来,凌云县全面开工建设57个贫困村交通、水利、危房改造等多个项目,建成家庭水柜座,集中供水工程个,建成三级公路7条.6公里,村际联网53条公里,屯级道路条.7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三级路,行政村通四级路,20户以上自然屯道路全部硬化,屯屯通公路。同时,围绕产业发展修通产业道路,实现从“肩挑马驮”到“骑车出行”再到拖拉机进入田间地头的变化。

走访后龙村,能真切地看到基础设施建设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自治区财政厅的帮扶下,后龙村完成村屯道路硬化69.47公里,修建水柜49个,铺设水管22.6公里,安装路灯盏,新建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新建乡土建设示范屯3个。

穷家难当。过去,由于村两委“无钱办事”,导致基层村级*组织“有心无力”,制约贫困村发展。那么,如何从无到有发展贫困村村集体经济?

凌云县创新每个村“一间商铺、一片油茶园、一个养殖产业、一个产业服务公司、一家龙头企业带动”的“五个一”增收渠道,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年度凌云县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其中3万元以上的村有91个,5万元以上的村有32个,10万元以上的村有7个。截至年4月30日,全县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的村有个,其中3万元以上的村有55个,4万元以上的村有11个,5万元以上的村有6个。

“我家住在高山上。”这是凌云县绝大多数瑶族群众的真实写照。过去,直线距离仅1公里的村寨,在绕盘山路,过邻村,进邻屯,走山路之后,往往要超过1小时才能到达。

低矮的瓦房,低产的石缝地,年轻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得支撑起一家的生活所需。

对他们而言,要脱贫,搬迁是最现实的选择。

年底,在精准识别中,伶站瑶族乡陶化村建档立卡户数为户,贫困人口数为5人,贫困发生率达69%。截至目前,该村已易地扶贫搬迁户人。

年3月,刚上任的陶化村“第一书记”范明泰面临“怎么把群众搬下来”的难题。曾经,他面临希望用一辆面包车将贫困户带到那利安置点看,却半天无人上车的窘境。几个月里,他只要有时间就入户为贫困户讲政策,解决实际困难,动员他们搬迁。“有几户几乎天天过去聊。”

搬迁是手段,就业是核心,脱贫是目标。

下甲镇河洲安置点户主卢国成早已脱贫摘帽。现在,他是安置小区内物业公司的一名员工。卢国成介绍:“我做保安每个月有元收入,我爱人在公司做保洁,一个月也有1元的工资。”

凌云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搬迁人,16个安置点共建设安置房套。去年以来,凌云县紧紧围绕“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的目标,在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目前累计建成扶贫车间6个,吸纳就业人员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3人。

在宏顺电子厂上班的贫困户左雪琴以前在家只能依靠种植,看天吃饭。由于是新手,她现在在电子厂上班每个月有元左右的工资。左雪琴说:“接下来,我尽快熟练操作,有空的时候多加班,争取月工资能拿到2元到元!”

缫丝厂生产车间工人在绞线作业

动力:业兴人富裕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和关键,如何抓实产业,凌云县紧紧围绕生态做足文章。

下甲镇平怀村是凌云县发展桑蚕产业的先行者。郁再俭介绍:“桑树不仅能够养蚕,老桑叶可以养殖豚狸,桑枝可以养殖山羊、种植食用菌,蚕沙可以做成蚕沙枕头和饲料,蚕粪和废菌棒可以加工成有机肥。”在郁再俭的带领下,平怀村种植桑园多亩,“围绕桑树做文章。”

平怀村一跃成为凌云县最富裕的新农村之一。多户村民全部住上农家小楼,全村有轿车近百辆,光纤全覆盖,80%的农户有了电脑……

同时,郁丰专业合作联合社辐射全县,每个乡镇都有社员。平怀村桑蚕产业已辐射带动周边的加西、坪山、陇凤、彩架等村子发展桑蚕产业。

油茶是双达村的特色产业,油茶基地面积亩。下甲镇双达村油茶合作社社长杨国峰介绍:“通过合作社带动,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户以油茶林和资金、劳力、等要素入股合作社,产生的效益按照入股比例分红。近两年,仅仅油茶单项,全村年人均收入多元。”

年,凌云白毫茶干茶产量吨,产值4.9亿元;销售蚕茧8.7万担,产值2.4亿元;油茶干籽产量1.15万吨,产值3.9亿元。“三张叶子一只鸡”——茶叶、桑蚕、油茶、乌鸡产业不断做大为贫困人口带来了更多红利。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5亿元,有效覆盖带动贫困群众3万余人。

凌云浩坤湖山水生态体验区的建设,让生态旅游成为浩坤湖周边群众脱贫奔康的支柱产业,有效带动弄福、陶化、初化、浩坤4个贫困村增收致富。景区负责人黄汉龙介绍,通过资源租赁、发展特色产业、群众参与景区就业、景区收入分红、旅游企业带动、资产入股“六个一”旅游扶贫模式,景区的发展拓宽了群众收入渠道。年,景区带动全县户人脱贫。

自治区*委组织部派驻伶站瑶族乡浩坤村工作队员廖家秀表示,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浩坤村有近百名村民以长期就业或短期务工的方式参与景区建设。浩坤村环湖各屯的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依靠景区的发展,贫困户基本上已经脱贫。

企业加工生产精品山茶油

凌云县伶站瑶族乡袍亭村新貌米儒聪摄

文字:甘燕祝有慧韦付增

图片:凌云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谢永翠

监制:祝有慧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西画报脱贫,梦不遥远凌云县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