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桑蚕丝绸文化传说蚕丛教桑伏羲化蚕 [复制链接]

1#
青少年祛白公益活动         http://m.39.net/disease/a_7007630.html

点击蓝字


  传说养蚕、制丝技术是由四川西南一个叫“蜀山氏”的古国创造的。古代岷(mín)江两岸和岷山山系原始森林茂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动植物频生,古羌人蚕丛蜀山氏部落在此生息繁衍。黄帝和嫘祖的儿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为妻,嫘祖亦曾亲临蜀山之地。部落中有两个能干弟兄,哥哥叫牙鲁,生于八月初五,是个法力通天的大巫师;弟弟叫于永(蚕丛),生于六月二十四,是个本领高强的猎手。弟兄二人被羌民推举为首领。蚕丛王统领岷江流域往下之地(今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教授当地人修水沟种五谷,野蚕家养,人畜兴旺发达。蚕丛爱穿一身青衣,到各地教百姓种桑养蚕,使一部分游牧的人在若水流域和岷江中下游定居下来。蚕丛死后,人们将其葬于若水源头瓦屋山,修建“蜀王”、“川主”、“圣德”、“薄山”、“遣福”、“万安”等庙堂,四时享祭,成为有名的“青羌之祀”。同时将其出生地叫做青神县,并将他毕生精力开拓农桑经济区内的若水命名为青衣江,葬身之地瓦屋山成为“蜀山”。蜀民则仿照青衣神的衣着,裹青帕、衣青衣,世世代代、年年岁岁,在采桑的时节,唱着悲伤的山歌,怀念青衣神。


  另有一“蚕丛教桑”的传说认为养蚕起源于母系社会,说蚕丛是一位女性:有一年,蜀族中降生了一个女孩,她的眼睛长得很特别,向上直竖着,大家都叫她“纵目人”。这个孩子从小生活在岷山的山洞之中,长大以后住在用石头搭建的石屋里。看到氏族的人们世代靠拾取野蚕的蚕茧抽丝织锦,非常麻烦。她想:要是把野蚕集中放在一起养成家蚕,不就简单方便多了吗?要将许多蚕子聚在一起孵化饲养,首先要解决容器的问题。开始的时候蚕丛用陶器盛蚕子,结果一盖上盖,蚕子大多被闷死了。后来,她用岷江上游河谷的竹子制成细眼竹筐,才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竹筐透气性好,又便于排除粪砂。除此之外,从蚕蛾的交配,蚕卵的收集保存,到第二年的孵化饲养,经过无数次的失败,难题被一一攻克了,最后她终于找到了把野蚕聚在一起喂养成家蚕的最佳方法。由于她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人们都拥戴她立国称王,并且尊称她为:蚕丛,也就是蚕神的意思。蚕丛立国时,依然承用了“蜀”这个名字。氏族名称和国号均称为蜀。为了教化人们植桑养蚕,她常常穿着黑色的衣服在山野四处巡行,看见老百姓就教他们养蚕的技术。她自己还制作了数千头金蚕子,年初给百姓一头,这样百姓养的蚕就一定会又多又好。用完后百姓再把金蚕子归还给她,因此又称她为青衣神。后来,蚕丛氏从蜀山南迁成都平原,成都有了“蚕市”。蚕丛死后被奉为青衣神,人们为蜀王蚕丛氏建立了祠堂。这则神话说明古蜀国在蚕丛氏时期便已开始养野蚕作茧制丝,兴起了原始的丝纺织手工业。

伏羲化蚕


  伏羲时代是中国远古时代由母系氏族迈向父系民族社会,由捕鱼打猎向农耕文明进化,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历史阶段。婼(ruò)氏族长于桑蚕一业,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是婼氏母系氏族的一位女子,这个氏族居于华胥之渚,为了寻找莱麦、牧草和桑蚕,游牧至雷泽,与当地另一氏族雷泽氏通婚。其母怀孕12年后,于三月十八日生下伏羲。之后又回到华胥之渚,最后定居在今甘肃秦安大地湾一带。伏羲在那里长大成人。伏羲聪慧过人,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是狩猎时代人物的化身。传说伏羲始牧羊为业、养蚕治丝,据说“羲”字是“羊”、“蚕娥”、“女妣(bǐ)”的合体字。似乎当时桑蚕已开始被人们驯化,并有了丝织品的利用,因此才有“伏羲化蚕”、“太昊伏羲氏化蚕桑为繐(suì)帛”的记载。

文:唐志强、于湛瑶朗诵:王宝英

相关链接:

中国桑蚕丝绸文化传说——1.嫘祖始蚕

中国桑蚕丝绸文化传说——2.马头娘的传说

中国桑蚕丝绸文化传说——3.西荫氏求蚕

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