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20世纪80年代,中学地理课本中曾对“桑基鱼塘”进行过详细介绍,这一高效人工生态系统不仅显著提高了农作物收益,更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被誉为中国农耕社会的顶级农业形态,同时也是全球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的典范。
早春时节,记者踏足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西部的荻港村,目睹了这一农业奇观的真实写照。这里,鱼塘辽阔如镜,被蜿蜒的桑林小径巧妙分割,形成一个个独特的农业单元。天空的云彩与池塘中的倒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随着鱼儿的游动,水面荡起层层涟漪,桑树的倒影也随之摇曳生姿……这样的农业景观,正是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的生动再现。桑基鱼塘这一高效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在我国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太湖流域不仅是这一模式的诞生地,还是现今中国传统桑基鱼塘最为集中、面积最广、保存最完好的区域,其保护区总面积高达10.35万亩。
追溯桑基鱼塘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源远流长。大约在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太湖流域频繁遭受洪涝灾害。当地民众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巧妙地利用地势低洼之处挖掘成鱼塘,并将挖出的泥土堆砌成塘基。这样一来,塘基不仅起到了防洪的作用,还可以用于种植。
随着五代时期蚕桑业的蓬勃发展,人们惊喜地发现塘基上种植的桑树生长得格外茂盛。于是,人们开始在塘基上广泛种植桑树,从而形成了“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良性循环。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模式在湖州地区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形成了“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的繁荣景象。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桑基鱼塘模式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规律,以及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实现了集约化经营。这种模式不仅符合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经济效益原则,还通过维持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生物量的适量比例,以及物质和能量的平衡输入与输出,从而有效地维持了生态平衡。其低耗、高效、零污染的特点,使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双赢。
“两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鱼塘不仅造就了这片土地的繁荣,更铸就了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辉煌历史,同时也为“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增添了厚重的一笔。然而,被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的桑基鱼塘系统,也曾经面临过严峻的挑战。20世纪上半叶,受经济危机和战乱影响,丝织业生产大幅下滑,导致太湖流域桑基鱼塘数量锐减,一片萧条。新中国成立后,湖州桑基鱼塘虽有所恢复,但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资源紧张,许多地方开始填塘造地。同时,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桑基鱼塘规模进一步萎缩。此外,在国际丝绸业整体衰退的背景下,当地居民更偏向于发展渔业,不断扩大鱼塘面积,砍伐桑树,导致基塘比例失衡,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自然环境持续恶化。曾几何时,荻港村一度兴起各类油脂企业30余家,“油脂一条街”名噪一时。然而,村民杨平荣回忆道:“虽然赚到了钱,但代价巨大。河道污染严重,鱼塘无法养殖鱼类,水质堪忧。”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湖州开始探索如何继承先人智慧、转型发展,让桑基鱼塘这颗“明珠”重现光彩。他们制定了全面的发展规划,成立了桑基鱼塘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核心保护区、次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的划分。同时,还设立了中国首个农业文化遗产院士专家工作站,推动桑基鱼塘的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研究。此外,湖州还积极推广鱼桑文化,将其融入小学课堂和实践教育中,并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2月1日,《湖州市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的正式施行更是为桑基鱼塘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近年来荻港村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首先疏浚了河道、整修了民居、拓宽了村路等基础设施;随后围绕古村落文化和桑基鱼塘发展特色旅游业;最终成功改造升级为全域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鱼米之乡,水网交织,两岸桑树青翠连绵”的景象已然重现。不仅如此,桑基鱼塘系统还实现了升级发展。通过育种技术,桑树矮化,更便于农业管理;同时,创新推出了“油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等新模式。此外,桑基鱼塘的乡村景观美学价值与深厚的农耕人文精神,进一步推动了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在荻港村,像吴大爷这样的村民们守着桑田与鱼塘,过着有规律的生活。他们遵循着古老的农耕传统,从农历一二月开始忙碌起来,管理桑树、放养鱼苗;三四月为桑树施肥;五六月养蚕售茧;七八月清淤固基;秋天到年底则忙着捕鱼卖鱼。如今,“生态鱼”的品牌打响,价格更是翻了一番,达到了每斤三四十元。
每年春节前夕,荻港村都会举办盛大的鱼文化节。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欢聚一堂,用千斤大锅、百座鱼灶烹制出香喷喷的鱼汤饭。古法养殖的湖州桑基塘鱼肉质鲜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此外,桑基鱼塘研学基地也成为了青少年们的乐园。基地聘请科技专家、文化学者等组建研学团队,开发了丰富多彩的鱼桑文化研学课程。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亲身参与捕鱼采桑、制作蚌壳画、烹饪鱼汤饭等活动,深入体验鱼桑文化的魅力。
历经千年的桑基鱼塘,不仅造福了当代人民,更展现了一幅流光溢彩的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