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善用传统文化正能量防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善用传统文化正能量防控时疫道德根文化今天当前,举国上下正在进行一场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攻坚战。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拥有八千年文化史的民族,在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应对疫病的非常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经验。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仅仅自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就先后发生过次疫病流行,由于应对有效,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从未发生过像欧洲历史上那样因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那么,中华传统文化是如何看待疫病的?面对冠状病毒疫情,我们如何善用传统文化智慧保护好自己、家人,为早日战胜疫情尽一份力?在此,我们从当代著名国学家、道医学家、《道医学》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熊春锦先生的著作中摘取相关论述,同先生为预防此次疫病所拟的经方一起奉献给各位朋友,希望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天地无私守信而四时交替不违,人有私心贪欲而失信违时,违背天德地气规律而动,违时而乱,则气机必乱于身内,易感疫恶气之疾于一时。总之,“时疫”,是指人类本身违背自然客观规律,倒行逆施,不能顺应天地气机运行的法则而产生的疾病流行,故古有“天行时疫”“气行非时”等论断。二、用传统文化正能量防治时疫的办法(一)善用老子“居善地”的智慧1.做好个人外出的物理防护(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当必须外出时,应该注意戴口罩、眼镜,预防通过粘膜传染,注意随时用酒精消毒皮肤,喷洒衣物。在外出回家时,要注意换洗消毒衣物;(2)勤洗手;(3)尽量避免接触健康情况不明的动物;(4)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2.维护健康的家庭环境(1)每天定时对居室通风换气;(2)每天用醋熏或者喷洒酒精的方式消毒房间;(3)如果在腊八节当天制作了腊八蒜,可以将腊八蒜切片放置于窗台、门口、门槛、门楣等处(每1-2日更换一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进入房屋,腊八蒜是指在腊八节当天用醋泡制作的蒜,如果没有腊八蒜,也可以用普通大蒜替代,虽然没有腊八蒜效果好,但还是具有一定作用的。3.营造正善的环境氛围在非常时期,要尽量避免外出,特别是要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以及非正非善的娱乐环境,预防交叉感染,比如聚会打牌、打麻将等。即使宅在家中,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及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营造充满正能量的家庭环境氛围,因为增强精神和身体上的免疫力是应对时疫的关键和根本。(二)运用中药经方主动预防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熊春锦先生根据自身四十余年的行医经验,特拟一剂用于防治时疫的中药处方,以助于大家提高免疫力和防治病毒感染。请大家注意,此方主要用于预防治理,如果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典型症状,应医院隔离就医,以免耽误病情。药方如下:苇茎25g葛根15g蚕沙15g竹茹15g陈皮15g银花15g连翘15g菊花15g芦根15g天花粉15g甘草10g药方说明:该方中的苇茎和芦根是两味药,苇茎是芦苇的嫩茎,是芦苇地上的部分,芦根是芦苇的根,是芦苇地下的部分。这两味药虽然都出自于芦苇,但是在药性和药效上差异较大,不能相互替代。本方是以苇茎为君药,苇茎有清肺排脓的功效,用来对治肺痈。大家到药房抓药时要注意,不少中药房没有区分苇茎和芦根,而且有的为了采药时省事,直接把苇茎当做芦根。因为芦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植物,在一些荒置的土地、水塘边都比较容易找到,有条件的可以自行采一些新鲜的苇茎和芦根使用,这样效果更好。新鲜的苇茎和芦根用量要加倍,即鲜苇茎50g,鲜芦根30g。熬药方法:1.用砂锅最佳,也可用金属容器。2.用明火(天然气火、液化气火等)最佳,也可用电磁炉等。3.熬药的步骤(1)浸泡:将中药材加凉水后浸泡30分钟到1小时或者时间再长一些,延长浸泡时间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析出。加水后浮在水面上的药要用筷子上下翻动,使中药完全浸泡于水中,水面要高出中药2-3cm;(2)煎药:一般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煮,在闭火时要盖上盖子闷3-5分钟,然后再起锅将药汁滗出。一般每剂药煎二次,第一次是在煮沸后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左右,第二次是在煮沸后再用小火煎煮40分钟左右,第二次的加水量一般要比第一次的少。如果第二次的药汤较浓,可以加水煎第三次,煎煮的方法与第二次相同。煎好药后,将先后几次煎取的药汁混合均匀后即可服用。4.药量本方一付药可供4人次左右服用。如果用于集体预防,可以每5付加水约10升,煎2次,每人毫升。服用方法:每人每天服2次,每次毫升左右,两次服药间隔4小时以上即可。注意吃饭前后半小时不要服药。注意事项:1.本方以预防为主,如果出现典型病症,应医院隔离就医,以免耽误病情。2.本方用于预防时,连续服3-5天即可,不必长期服用,以免浪费资源;3.本方孕妇、幼儿均可服用,并无大碍,幼儿服用时注意减量。(三)乐治心身,增强免疫力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乐治”文化乐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瑰宝,具有极其丰富的治理功效,不仅能够用于治国安邦,还可以用于每个生命个体的心身健康调治。乐的繁体字为“乐”,古代的“乐(乐)”和“药(药)”原理相通,两者的差别只是一个“*”的添加。乐治所运用的能量物质是“音”,老子曰“大音希声”,音不同于后天听力所识的声,音既是可以产生“乐”性作用的物质,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调整的“药”物,它可以作用于人的身体,产生极佳的疾病预防治疗和养生效果。中国传统文化所言的“音乐”,与目前在世界各地运用得比较多的“声乐”,内涵并不完全一样。可能大家较为熟知的是西方的音乐疗法,但大多数人所不了解的是,运用音乐进行治疗,中国的古人早就将其研究得很透彻了,它并不仅仅是西方的舶来品。历史上,“乐(甲骨文)”,实际上就是指人所吃的“药(金文)”,与“药”的写法是一样的。从“乐”“药”这两个字的字形对照中,就能看出来两者之间的关联。甲骨文时代,“乐”是使用音乐、声音就可以治疗疾病。最早期,人类是凭声音来治疗疾病的,音调的高低不同、振荡的不同频率,发出的音频都能够使患者得到一种调节和治疗。到后来,音已经变成声,没办法产生高频率音的时候,才需要“药”,需要草药来辅助治疗,于是,“乐”字就要加一个草字头“*”,用木本或草本植物里面的气,来代替人所发出的声音,在音频不足的状态下,用草气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古代历史上,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所以,从“乐”到“药”的转换过程,我们寻根追源进行研究,也可以找到其中的根由。音乐疗法当中把“音”当成“乐”,而给“乐”加一个“*”,就变成吃药的“药”,这两个字在中国用得非常巧妙。2.经典诵读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最佳的乐治方法现代人所理解的“音乐”一词,是人类丢失了“音乐”,淡忘了身体内在的音乐本源,只知外在乐器之音乐以后的名词。而传统文化乐治当中的“音乐”,其作用原理可用现代科学的“音频振荡学说”进行解析。而且在传统文化中始终保留和传承着一种最佳的乐治方法,那就是经典诵读。经典诵读,即开口诵读具有上善能量属性的民族文化经典,经典诵读的音频振荡性是一种特殊频率的作用原理,并非诵读普通文章所能替代,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最佳的乐治方法。经典诵读过程中所产生的“音”,能对人体中70%左右的水产生音频振荡性,使所有的细胞内液、外液都能被其所作用而“乐”起来。这种体液水分子的快乐愉悦,是指在音频振荡的动态中,自然加速体液的吐故纳新,调节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降低和排泄在体内组织器官和细胞中积滞的酸性成分,重新恢复酸碱动态平衡,使人通过自我诵读经典而产生出“音药”的治疗效果,从而促进人体健康。道德根文化的经典诵读,具有音药性的医治作用,揭示了我们人类每个生命体内人人皆都具备这种仙丹妙“药”,只是需要人们主动通过自己的声音,借助“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老子《德道经》)”的“非恒道”经典,才能在自己体内产生“乐”。此乐就具有自我医治的效果。这个“音乐”之“乐”,也就是进行自我调治而免费可得的良“药”。音药既能拾遗补缺对人体的性命系统进行整体性地调节,同时也能整体性地强化生理功能;既能驱除体内的浊气、病气、邪气等负能量,同时也能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音药是一种免费型、快乐型的药性物质,投资小,效益卓著,人人皆可自行制造,人人皆可以“服用”,实可谓之“百无禁忌”,安全可靠。3.如何乐治经典诵读熊春锦先生是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理念的创始人,研究经典诵读理论二十余年,在海内外开展了广泛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丰富的、扎实有效的成果。熊先生在《国学道德经典导读》《幼儿教育概论》等著作中介绍了德慧智经典诵读的系列诵读方法,所有方法的灵魂都是五个字,称为“五字心诀”——恭、熟、忘、合、灵。“五字心诀”是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核心要诀,是必须遵循的原则。经典诵读的初学者首先要牢牢把握住“恭”和“熟”这两个要诀作为敲门砖,为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打下稳固坚实的基础。初入门者可以诵读老子《德道经》的德篇第一章《论德》、道篇第一章《观眇》(选用由熊春锦先生根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校注的老子《德道经》,更接近《老子》五千言的原貌)。在诵读时可以同步发出心愿,祝愿自身、家庭健康,祝福社会充满正能量等。第一章论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第四十五章观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祝愿各位朋友善用传统文化智慧,善用中医药提高免疫力,坚持乐治经典诵读筑起正能量防护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