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巫溪菱角镇走出新丝路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寒露时节,秋蚕结茧。10月12日清晨,薄雾如纱,巫溪县菱角镇桐岭村养蚕大户陈吉生走进自家的高标准桑园采摘桑叶。“五龄蚕(指蜕皮四次的蚕)的饲料要选用刚熟叶,越新鲜营养价值越高,叶片大、色泽鲜亮、老嫩适中的最好。”陈吉生说,他种植的50余亩桑树,每年养蚕30张,每年能带来7万余元的收入。依托“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今,蚕桑产业已成为菱角镇的支柱产业。▲巫溪菱角镇的智能蚕桑科技示范基地。通讯员吴丹摄“破茧重生”,引入龙头企业重拾信心海拔在米至米之间的菱角镇,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宜种桑,栽桑养蚕历史已有40余年。“过去桑蚕产量低、养殖不成规模、售卖价格低。”菱角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菱角镇的蚕桑产业一直未能形成气候,村民对蚕桑产业逐渐失去信心,许多种桑养蚕农户都另谋出路。那么,如今蚕桑产业为何又成了菱角镇的支柱产业呢?“脱贫攻坚中,我们在全镇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菱角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实地调研和专家论证,菱角镇最适宜发展的依然是蚕桑产业,只是要转变发展模式,变传统养蚕方式为科技养蚕,并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方式实现增收致富。6年前,菱角镇引进巫溪县祥飞茧丝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飞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在桐岭村流转土地余亩建设高标准桑园,在全县率先实施蚕桑产业恢复性发展试点。年,祥飞公司又在菱角镇建设智能养蚕车间和生产辅助用房等余平方米,配备智能养蚕2.0设备两套,实现从传统养蚕每年3季向智能养蚕每年10个批次的大幅提升。经过三年的发展,菱角镇蚕桑产业初成规模,群众也重拾信心,积极主动种桑养蚕。“除了蚕桑的7万多元收入,我还在桑园套种大豆、马铃薯,全部加起来一年有10多万元收入。”背上满满一背篓桑叶,陈吉生向着自家蚕房缓缓走去。▲巫溪菱角镇智能蚕房里,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蚕的长势。通讯员吴丹摄全镇发力,蚕桑产业成支柱产业“养一片青山,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菱角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蚕桑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后,菱角镇明确了建立市级蚕桑科技示范园的发展目标。年初,菱角镇组织部分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等,赴奉节考察学习蚕桑养殖技术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积极探索“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的三方共赢发展模式,整合资金万元,新种植桑树亩,提质增效桑园亩,完善蚕桑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新建桐岭村、九盘村、新民村集体经济智能蚕房3.0生产线。“现在我们村60%的村民都在栽桑养蚕,光是种植大户就有二十多户。”桐岭村党支部书记王柱良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桐岭村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智能蚕房明年将正式投入使用,每年养蚕10个批次共张,产茧1.5万公斤,农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将达到75万元,“加上祥飞公司在桐岭村的2条3.0生产线,可带动全村亩桑园发展,村民每亩桑叶增收元,带动务工人左右,可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年底,菱角镇的桑园面积达到1万亩,养蚕农户多户,全年鲜茧产量18万公斤,实现蚕茧收入.14万元。▲巫溪菱角镇桐岭村村民正在采摘桑叶。通讯员吴丹图融合发展,产业综合产值有望破亿元如今的菱角镇房前屋后,栽花播绿,种菜种果,养鸡养鸭;庭院内,开农家乐,打造特色民宿,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引人注目。“我平时在家自己种点瓜果蔬菜,养的鸡鸭都是喂玉米,专门招待客人。”龚道英是桐岭村的脱贫户,长期独居在家,自村子打造高标准桑园、大力发展蚕桑经济以来,龚道英便把土地流转出去开始专职经营农家乐,不仅有租金保底、股金分红还能自主创收。龚道英原本不起眼的农家小院经过精心打理已焕然一新,既美化了家园,又孕育了“庭院经济”。“下一步,我们将延伸蚕桑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菱角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正引进社会资本,有效利用桑枝、蚕沙等,建设桑枝食用菌生产车间、蚕沙有机肥厂等,预计将实现年产值万元;建设20家集果桑采摘、休闲、游玩于一体的生态农家乐,实现年乡村旅游收入万元以上;年发放蚕种2万张、生产优质茧(鲜茧)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蚕桑产业综合产值破亿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