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贫困户摘帽觅良方 [复制链接]

1#

河池市宜州区洛西镇罗富村村民韦庆益打过工,创过业,当过小老板,尝过酸甜苦辣。他致富后返乡投资多万元,创办合作社,为贫困户寻找脱贫摘帽良方。

看到街坊四邻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却因缺乏资金和技术,养不好蚕,韦庆益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年3月,他筹资万元注册宜州旺腾生态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56户群众报名参加,其中有30户贫困户。合作社主要组织本社成员种桑养蚕,收购销售成员的产品,同时对主要产品进行收购、初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还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有关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

“没有韦庆益热情周到的帮助,我没有这么快脱贫。”合作社社员石上屯村民陆秀萍说。

陆秀萍丈夫遭遇车祸留下残疾,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困难重重。她看到别人养蚕走上致富路,也萌发养蚕的念头,但苦于没有技术,收入不高。韦庆益得知后专程上门指导,他帮助陆秀萍改造蚕房,免费给她送去消毒药,教她喂蚕、护理、用药。今年上半年,陆秀萍养蚕收入2万余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韦庆益创建的合作社建有育蚕室6间、储叶室2间,配有大小蚕筐、高压清洗消毒机、微耕机、运叶机、配送车等小蚕共育设备,每年可育三四龄小蚕张,小蚕发放覆盖罗富村60%以上的养蚕户,产生效益多万元,可带动养蚕贫困户人口年均增收元。

“创办合作社目的是解决贫困户的生产生活难题。”韦庆益说。

贫困户无资金入股,韦庆益鼓励他们以土地、劳力等模式加入合作社,30户贫困户顺利入股。合作社社员购买小蚕每张低于市场价10元,仅此一项每年就为贫困社员节省1万元以上。

合作社开启先养后付的养蚕模式,给无力购买化肥、小蚕、蚕药、蚕具的贫困户赊账,同时为他们购买低于市场价的化肥、蚕药,为贫困户节约10万多元。

韦庆益倾尽心力为社员增加收入。有些农户种植的桑叶过多,丢在地里既浪费又影响桑树生长,韦庆益便收购群众多余的桑叶养蚕。他还在各屯建立蚕茧沙回收池,一年回收张蚕沙,解决了蚕沙污染难题,增加了蚕农收入。(本报记者廖庆凌实习生陈安妮通讯员覃芳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