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明校园bull劳动教育初夏学童 [复制链接]

1#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养蚕在我国有年历史,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和蚕丝生产有关的完整卜辞。丝绸之路更是最早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城南实验小学东校区四12中队开展了“初夏学童养蚕忙”项目化劳动实践活动。采桑、喂养、观察、记录、研学、交流……孩子们亲手照料蚕宝宝的“饮食起居”,亲历了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线上线下备养蚕知识养蚕技术对大多数师生都属于空白。活动之初,中队先聚焦养蚕活动,让孩子们走访蚕农,查阅各种资料,了解蚕的有关知识。并以小队为单位,合作完成手抄报。家乡海安被誉为“茧丝绸之乡”,不少家长就是养蚕的高手。邀请家长在班级群积极分享养蚕经验,以此编写出《养蚕手册》,供孩子们参考。蚕从孵化期到蚕蛾期,需要40天左右,这需要孩子们坚持观察。为培养责任心,老师指导孩子们自己精心设计了蚕宝宝领养证,并在领养证上承诺:我愿意领养蚕宝宝,一定负责把蚕宝宝养大;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一定要细心呵护,精心喂养,做好观察记录。记录交流享养蚕乐趣幼虫期是蚕发育期中最长的一段,大约历时一个月,也是养蚕活动最费时费力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亲手饲养蚕宝宝,定期把蚕带到课堂上来,交流养蚕心得、蚕的变化,比一比谁养的蚕最壮硕,结的蚕茧大而厚。彩色蚕、彩色茧是孩子们的最爱。蚕每一阶段的成长,孩子们都用心做好记录。每周一次的“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用画像、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记下蚕蜕皮、吃桑叶、破茧而出等特殊时刻。走出校园阔养蚕视野摘茧是蚕农养蚕的最后环节。周日,孩子们来到蚕农家,先参观了蚕室,哇,蚕室好大啊!里面密密麻麻摆满了方格簇。看到爷爷奶奶在摘茧,大家立刻挽起袖子,干起来。一会儿,孩子们身后就堆起来一座茧山。蚕丝具有优良的特性和很高的经济价值。蚕茧是怎样做成蚕丝被,怎样做成衣服的呢?带着这些问题,队员们来到海安鑫缘丝绸集团,实地参观了解茧丝绸产业。大家惊奇地发现蚕丝还可以做成化妆品、保健品,桑叶可以做成桑叶茶,就连蚕沙也可以做成枕头。传承非遗做英山缠花缠花是湖北英山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多色丝线在坯架上缠绕出多种美术品。辅导员陈老师发挥自己的美术专业特长,大胆将缠花引进课堂,带领孩子们缫丝,染色,制作缠花……总结展示秀养蚕成果从黑乎乎的蚕卵到吐丝结茧,羽化而出,蚕一天天长大,经历了四眠五龄。40多个日日夜夜,孩子们精心喂养,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有期待,有兴奋,有喜悦,有疑惑,也有失望和难受……孩子们纷纷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个个都整理成了自己独特的《蚕宝宝成长记录》。有的孩子做成PPT交流展示,还有的做成美篇进行云分享……孩子们还不忘分享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为什么蚕蛾产卵后不久会死去?为什么蚕茧是硬的,而蚕丝是软的?家蚕丝和柞蚕丝有什么区别?……劳动是一种付出的过程,一种实践的过程,是面对真实问题的探索与解决的过程,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养蚕是劳动实践,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合作、观察、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养蚕更是生命科学课程,这次活动让孩子们亲近生命,了解生命,感受生命,从而也更加珍爱生命。愿孩子们都能在幸福校园里幸福成长,化茧成蝶!

撰稿:黄春玲审稿:秦美娟

照片提供:四12中队

编辑:戴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