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入探索中药世界蚕沙的奥秘 [复制链接]

1#
深入探索中药世界——蚕沙的奥秘

蚕沙,这一在中药领域中鲜为人知的神奇药材,却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其别名马鸣肝、晚蚕矢,源自《名医别录》,属于祛风湿药范畴。育蚕地区皆产,尤以江苏、浙江及四川的产量为多。温性的蚕沙,带着甘辛的口感,能够归入肝、脾、胃经,发挥出其独特的祛风除湿、和胃化湿的功效。在中医的领域里,它常被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吐泻转筋以及风疹、湿疹瘙痒等症状。在性状上,蚕沙呈现出颗粒状六棱形,尺寸约为2-5mm,直径.5-3mm。其表面颜色灰黑色或黑绿色,质地粗糙,并伴有6条明显的纵沟及横向浅沟纹。嗅之,气味轻微;尝之,味道淡雅。在挑选时,粒大、色黑、无杂质者被视为上品。

用法与禁忌

内服时,蚕沙可煎汤服用,用量为0-5g,建议用纱布包煎,或入丸、散剂使用。外用则可炒热后进行熨敷,或煎水洗涤,也可研末后调敷患处。需注意,肝肾亏损、血虚失养导致的腰膝酸软冷痛者不宜使用。

药理作用

蚕沙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病原微生物、促进造血、预防和治疗白细胞减少等。此外,它还有抗放射、抗肿瘤、抗补体、免疫抑制、加速创口愈合及保肝等广泛的药理活性。

中药附方治风湿痛或麻木不仁:可用晚蚕沙30克煎汤,临睡前加入热黄酒半杯同服。治干湿癣:将蚕沙20克与薄荷5克研成细末,用生油调匀后涂抹患处,湿者可直接撒布。治风瘙瘾疹、遍身瘙痒:取蚕沙一升,加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渣后温热洗涤患处,并注意避风。古籍记载

《名医别录》中记载,蚕沙主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及瘾疹等症状。而《本草求原》则指出,蚕沙是风湿之专药,适用于风湿瘫缓,即使血虚不能养经络者,也可与滋补药同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