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蚕茧
别名:蚕衣、茧黄、蚕茧壳、绵茧来源:源自蚕蛾科动物家蚕蛾BombyxmoriL.的茧壳。分布:蚕茧广泛分布于全国养蚕地区。采集:在夏月,当蚕蛾孵化后,收集其茧壳并晒干。归经:主要归入脾经。
性味与功效:
蚕茧味甘,性温。它具有止血、止渴以及解毒疗疮的效用。主治范围包括肠风便血、淋痛尿血、妇女血崩、消渴引饮、反胃吐食、痈疽脓成不溃,以及疳疮。用法与用量:内服时,通常煎汤服用,用量为~3钱,或入散剂。外用时,可研末撒或调敷。
应用举例:
对于血友病、牙龈出血、紫斑、鼻衄等症状,可以采用蚕茧烧存性后研细,每次服用钱,每日2次的方法进行治疗。(《全国中草药汇编》)2.肠风、大小便血、淋沥疼痛:将茧黄、蚕蜕纸(均需烧存性)、晚蚕沙、白僵蚕(均需炒制)等份研末,加入少许麝香,每次服用二钱,用米饮送服,日服三次。(《圣惠方》茧黄散)3.消渴:煮蚕茧汤,每次服用一盏。(《朱氏集验医方》)4.小儿痘疮余毒导致的疳蚀疮:使用出蛾绵茧,加入生白矾,实入茧内,用炭火烧至矾汁干,取出研末,干贴于疳疮口内。如伴有肿胀疼痛,可服用活命饮。(《小儿痘疹方论》绵茧散)5.反胃吐食:煮蚕茧汁,烹鸡子三枚食用,以无灰酒送服,每日二次。(《普济方》)6.胎漏:将蚕壳炒熟磨末,每次服用三四钱,加入砂糖少许调服。(《解溪单方选》)7.预防胎坠:用头二蚕茧黄,阴阳瓦煅微焦,研细,每月用龙眼汤三钱。(《解溪单方选》)8.产时尿胞被伤、小便淋沥:用二蚕茧烧存性为末,服用后可愈。(《女科辑要》)9.诸痈疮及贴骨痈不破者:使用一个蛾口茧烧灰,用酒调服即可透脓。注意不可用二三个茧烧服。(《瑞竹堂经验方》透脓散)0.口腔糜烂:将蚕茧烧灰,调蜂蜜抹于患处。(《本草骈比》).女人生门翻出、流黄臭水作痛:取绵茧二三钱烧灰存性,酒调后以鸭毛搽上,可收毒。(《寿世保元》)2.痘疮疳蚀、脓水不止:使用一枚蚕茧,填入白矾末,烧灰后研末,搽之有效。(《本草易读》)3.口舌生疮:使用五枚蚕茧包硼砂在瓦上焙焦,研末后搽之,效果显著。(《本草易读》)4.反胃吐食:煮蚕茧汁后烹鸡子三个食用,以酒送服效果显著。(《本草易读》)蚕茧散(出自《糖尿病妙用中药》)组成:蚕茧50g,菊花0g。
用法用量:每日剂,代茶饮。
制法:
将蚕茧刺破,去除内部的蚕蛹,备用。菊花用清水快速冲洗后,放入不锈钢杯中,加入处理好的蚕茧,注入适量清水。将不锈钢杯置于火上,煎煮约20分钟,即可饮用。
功用:本方具有泻火止渴的功效。
主治:适用于糖尿病热伤阴亏的患者,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多食消瘦、尿频量多等。
方义:蚕茧味甘性温,能止渴、解毒疗疮;而菊花则味甘苦,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两者合用,既能清热又能滋阴,对于糖尿病热伤阴亏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另外,蚕茧散在《中国民间名医偏方》中也有记载,其组成和用法略有不同,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口疮糜烂。而在《医学入门》卷八中,蚕茧散又被用于治疗瘰疬已破的症状,与前述方义相似,但加入了白术和信石两味药材,以增强腐蚀恶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