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蚕沙的来源与特性1.1.中药来源
蚕沙,这一中药材的神奇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来源。它并非普通的植物,而是蚕的粪便,即蚕屎。这一说法或许会让人有些惊讶,但蚕沙确实分为早蚕沙和晚蚕沙,分别采集自初春和秋季。在药用方面,晚蚕沙的效果尤为显著。通常,人们会收集二眠、三眠时期的蚕屎来制作蚕沙。
蚕以桑树叶为食,其消化吸收过程迅速且高效,这使得蚕沙中富含了多种营养元素。早在古代,书籍中便有关于蚕沙入药的记载,证明其具有治疗风寒感冒的功效。
蚕沙,这一中药材的独特来源,是蚕食桑后排出的绿色颗粒状粪便。随着蚕龄的递增,其粪便的大小也逐渐增大,从一龄时的细沙状,到五龄盛食期时大如绿豆。饲养一盒蚕种,即10g蚁量,约条蚕,全龄期可收集到-kg的新鲜蚕粪。经过风干处理后,可得到50-55kg的风干蚕沙或约45kg的干燥蚕沙,为中药材市场提供丰富的资源。
1..成分与营养价值
蚕粪的组成成分相当丰富,其中粗蛋白质占比达到16.7%,粗脂肪为.7%,而粗纤维则占据了19%。此外,还含有45%的可溶性无氮物和15.6%的灰分。这使得蚕粪不仅成为优质的肥料,还能作为猪、羊、鱼的理想饲料。更值得一提的是,蚕粪中富含的叶绿素、维生素E、K果胶等化学物质,为相关化学品的提取提供了经济实惠的原料。甚至,蚕粪还被巧妙地用于制作蚕沙枕头,据说具有清凉和降血压的神奇功效。
蚕沙在生药材鉴定中呈现出独特的性状。它呈颗粒状六棱形,大小适中,表面灰黑色或黑绿色,显得粗糙并伴有明显的纵绝及横向浅沟纹。闻起来气味微弱,品尝则味道淡薄。而粪便部分,则呈现出短圆柱形颗粒状,同样大小,表面颜色为灰黑色或灰棕色。纵向可见六条棱脊,棱上又横向分布着--4条浅沟,整体质地坚硬且不易碎(但在潮湿后容易散碎)。青草气味微弱。在鉴定中,干燥、色黑、坚实、均匀且无杂质的蚕沙被视为上品。
.蚕沙的药用价值.1.传统功效与用法
蚕粪中富含的粗叶绿素,每克便含有高达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这一发现使得蚕粪在营养价值上更显卓越。
蚕沙可治疗风寒感冒、偏头痛、风湿、湿痹等病症。内服时,可以煎汤服用,每次至5钱,或者入丸、散剂。外用时,则可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的方法。但需根据自身体质和病情,遵循医嘱使用。
蚕沙与木瓜在功效上有所相似,都能袪风湿、和胃化湿,治疗湿痹拘挛及湿阻中焦的吐泻转筋。但蚕沙的作用较为缓和,且善于祛风,因此适用于风湿痹痛;而木瓜则擅长舒筋活络。
..现代研究与应用
现代研究显示蚕沙具备抗癌、光敏和抗凝等多种药理作用。蚕沙中分离出的叶绿素衍生物(CPD)具有显著的抗癌及光敏作用。通过小鼠模型实验,瘤内注射CPD后适当波长光线照光,早期照光者肿瘤治愈率高达%。
蚕沙的衍生物,如叶绿素铜钠盐,被制成肝血宝片,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共治疗65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高达88.7%。此外,铁叶绿酸钠胶囊被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治愈好转率达到%。蚕沙15~60g煎汤代茶,对口腔溃疡的治疗也显示出显著效果,共治疗5例,收效甚佳。